中國傳媒聯盟 據 徐淮網 訊:“大老支”,在江蘇徐州一帶對那些料理村中紅白喜事主事人的一種稱呼。能被稱為“大老支”的人,多是村里威望高、口碑好的長者,熟知村中事務,說話有分量,處事公正公平,為村民所信服。
如何讓“大老支”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作用?徐州豐縣梁寨鎮黨委政府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
11月21日星期六,記者在豐縣梁寨鎮“鄉賢工作室”指導委員會采訪時,劉元華會長介紹說:“鄉賢工作室”指導委員會,前身是“明情民意促進會”,2014年改建為“鄉賢工作室指導委員”,現有會長1人,副會長2人,會員8人,合計11名成員,平均年齡約70歲。梁寨鎮下轄20個行政村,于今年6月10日村村建立起了“鄉賢工作室”,98個自然村,每個村至少有1名管事的“大老支”,目前全鎮鄉賢人數已達357人,其中專職占102名,兼職人員占255。該機構其主要任務和職責是:第一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第二是解決協調群眾來信來訪;第三是采集基層社情民意;第四是化解鄰里糾紛和社會矛盾。
![]()
梁寨鎮黨委書記王磊告訴記者說,“鄉賢”選拔,要經過自愿報名、村民評比、鎮里審查等程序;由于沒有報酬,因此主要以自愿為主,“這些村里的“大老支”,可以稱得上是當今的“鄉賢”。他們處理起事兒來,有時比村干部還‘管用’。”在調解一些糾紛的時候,由村干部出面來評理,反而會起反作用,“一些看起來處理很公平的事,但當事的村民不一定滿意,如果覺得自己吃虧了,他會認為村干部‘偏心’。而“大老支”就不一樣了,啥話都能說,兩邊一勸和,化解矛盾比干部要輕松。因此鎮政府才有了將其統一組織起來的想法,并賦予“鄉賢”的稱號。
除了村里的“大老支”外,那些退休的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離退休的教師、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等,也被納入“鄉賢”序列。“鄉賢工作室”實行坐班制度,“自然村”的鄉賢會統一到位于“行政村”的工作室坐班,風雨無阻,保證村民有事的時候,隨時能找到人。“鄉賢工作室”的背后還有“鄉賢工作室”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會”的職責是定期對各村“鄉賢”開展業務培訓,剖析典型的調處案例,學習調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當然,還會督促各“鄉賢”加強必要的法律法規的學習。
據鎮黨委副書記李新勇介紹, 在鎮政府的統一指導下,梁寨鎮下轄的20個行政村,村村都建立了“鄉賢工作室”,98個自然村,每個村至少篩選1名管事的“鄉賢”。他們在各村支部的領導下,用自身散發出來的道德文化力量,教化鄉維系鄉情,溫暖鄉土。
由于措施落實到位,再加上“鄉賢”工作在陽光下運行,在“有章可循”的規范下運作,因此收到了顯著地效果。目前,全鎮社會治安情況明顯好轉,鄰居和睦了,社會和諧了,上訪現象不存在了、刑事案件下降到零、全鎮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
據悉,這種做法不僅徐州地區是首例,也是目前公開資料中江蘇省的首例,該做法值得借鑒和推廣。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