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縣平山鄉政法委書記來勝旭(右)向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報道組介紹雄營村開發扶貧戰略
------貴州省赫章縣平山鄉雄營村開發扶貧見聞之一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報道組 訊:李才武 劉世艷
赫章縣委書記劉建平等一干領導縣、鄉莫非“有病”,要把推進精準扶貧的示范點選在山高草寒的雄布山(就是雄營村)?從地理位置看,雄營村位于野馬河下游一段之發香河之下段,當地人稱麻布河之東北側,古有屯兵之嫌。在烏江流域,雄營村因其歷史以來的貧困,屬于那種很不起眼而又容易被人忽略的窮村。這樣一來,從2014年起,流連于烏江北赫章的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報道組便多次走進這個窮村,和這里的老百姓結下不解之緣。
臥牛石是雄布山的一道特殊風景
站在雄布山頂,不時可見惹眼的臥牛石。歷史上,雄布山人在這里戰天斗地,搞起了石埂坡改梯。 今天,臥牛石上長出了開發扶貧的“三個三”。2015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該村結合村情,以“三個三“的工作措施,著力推進精準扶貧。
雄營村委會旁邊的太陽能發電站,已并網運營。 據雄營村村情,作為一類貧困村,這里轄7個村民組305戶1200多人。全村幅員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1850畝,林地1950畝,平均海拔1650米,土質良好,適宜發展核桃、櫻桃等果林經濟。2015年,該村按照精準扶貧“四看法”要求,共識別出貧困戶141戶586人,村黨支部和黨員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找準精準扶貧辦法,制定幫扶計劃,確保精準扶貧到戶到人,引領全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雄營村的“三個三”是:抓三項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大力實施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硬化7條共12.9公里通村通組公路尚未硬化,預計2018年前全部硬化,實現組組通水泥路;二是實施生態移民工程,經合夾巖水利樞紐工程實施,對32戶農戶進行移民搬遷,對36戶農戶進行民居改造,并新建1個2000平方米生態廣場;三是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河邊組建設二級提水工程,并新建同心水窖40個,維護現有水窖。 大力培育三大支柱產業。一是培育核桃產業;二是種植大櫻桃,;三是村支部黨員示范帶頭種植辣椒。 著力辦好三件民生實事。一是著力實施教育基礎工程。爭取財政投入和民間資本投入,在村內興辦村級幼兒園1所,爭取社會各界幫扶,成立雄營村教育獎勵基金,鼓勵適齡兒童接受教育;二是爭取醫療衛生投入,完善村衛生室服務功能,實現小病不出村。落實城鄉統籌、政策疊加、三管齊下、全面覆蓋兩保兩助醫療兜底政策,解決農戶因病返貧問題;三是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按一戶一檔、一戶一策要求,分戶制定幫扶計劃,確保2018年前實現減貧摘帽。 同時,該村經過摸底排查,統計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與殘疾人。全村留守兒童都已明確監護人,建立了鄉村干部聯系和鄰里關愛機制,認真開展定期走訪等工作,形成關愛“三類人員”長效機制,促進社會和諧。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雄營村看這里的變化,在該鄉政法委書記來勝旭陪同下,實地感受了該村生態廣場建設、太陽能發電和生態養蜂產業給村帶來的變化。
令人耳目一新的生態養蜂 雄營村生態養蜂產業發展摸式值得一說,來勝旭告訴記者,村里成立了養蜂專業合作社,參加的農戶有46戶,185人,其中,在2014年和2015年脫貧的農戶有26戶93人。利潤分成按照農戶人均占百分之六十、村集體占百分之二十,脫貧農戶占百分之二十,其中養蜂工人的工資從村集體的百分之二十中提取。一個養殖點可產60桶蜂蜜,按照每箱20斤蜂蜜的產量計算,對于產量超過的部分,提成給工人。來勝旭對于蜂蜜如何占領市場有自己的見解,請中央統戰部幫助策劃一個品牌,直接在京進行貢品營銷。 發揮烏江特產的品質優勢,打開市場缺口,在一位基層領導干部的心里,早已經扎根。或許,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特別報道的價值,就來自于來勝旭書記這樣的想法。 離開雄營村的路上,記者反復回想起發生在雄營村村委會辦公室的鏡頭:因為缺水,那位姓陳的包工頭向來書記求告幫助,不想來書記一下板起個臉:工程性缺水你自己想辦法,不行的話你請老百姓把洗腳水留給你用!我不能照顧你一個,傷了那么多老百姓的心!雄營村滴水貴如油,在冬天,如何保障群眾生活用水,是這位聯系雄營村開發扶貧的33歲的鄉政法委書記心頭大如天的事。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