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11月6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還有什么比一只可以分泌毒液,擁有鴨子般的嘴,卻能像哺乳動物那樣產卵更酷的呢?答案是,它還擁有巨大的體型!而這正是最近科學家們的一項研究成果所表明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體長可能達到1米的巨型鴨嘴獸,其學名被稱作“Obdurodon tharalkooschild”。這種巨型鴨嘴獸生活在500萬~1500萬年前的澳大利亞森林淡水湖泊之中。相比現存的鴨嘴獸,這種古獸的體型可要大得多,因為前者的體長一般僅有38厘米左右,看上去就跟普通的家貓差不多大。 研究人員是通過一顆牙齒做出這一發現的。這顆牙齒化石數年前被發掘人員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西北部里弗斯利世界遺產保護區(Riversleigh World Heritage Area)富含化石的石灰巖中找到。 隨后這顆牙齒化石便被丟進了紙盒并被遺忘在辦公室的一角。直到2012年時,來自美國紐約州布朗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麗貝卡·皮恩(Rebecca Pian)將它重新翻找了出來。當時皮恩正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開展研究工作。 皮恩注意到這里有一顆牙齒非常特別:它看起來像是鴨嘴獸的牙齒,但它的尺寸比任何已知的鴨嘴獸牙齒都更大。在經過細致的研究之后,她對自己說:“等一下,這顆牙齒不但尺寸很大,它本身的外形也很特別。”當她將這顆牙齒化石拿給后來成為她的研究合作者的同事麥克·阿徹(Mike Archer)觀看時,后者立即對她的觀點表示贊同。 舉例來說,這枚牙齒具有明顯只屬于鴨嘴獸的獨特形狀,但與此同時它也具有一些特別的突起和脊狀體是此前從未見到過的。為了從這枚牙齒推測其所有者的體型大小,皮恩和同事們將這枚牙齒與其他鴨嘴獸的牙齒進行了比對,從而計算出這種未知生物的大致體型。 計算的結果顯示這種巨型鴨嘴獸的體型比任何已知的鴨嘴獸都要大,這一結果對現有鴨嘴獸演化的理論構成挑戰。 填補空缺 這種古老的鴨嘴獸種類屬于一種罕見的卵生哺乳動物——單孔目,這一類別下目前僅存三個物種:一種鴨嘴獸,以及兩種針鼴鼠——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的短鼻針鼴鼠,以及只生活在新幾內亞島的長鼻針鼴鼠。 到目前為止僅有4種已經滅絕的鴨嘴獸種類被發現過,每一種都生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而讓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可能性,要么是這些化石之間存在巨大的斷代,再或者就是鴨嘴獸的族系多樣性非常低。這一問題的困難之一就在于,對于遠古時期的鴨嘴獸來說,很多時候只有它堅硬的牙齒在經歷時間的沖刷之后被保存了下來。 而現在,隨著這一巨型鴨嘴獸種類的發現,研究人員們開始思考鴨嘴獸的演化譜系是否會比原先想象的更加復雜一些。皮恩研究組的這篇論文已經在11月份出版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志上公開發表。 從皮恩研究的這枚牙齒化石的特征上觀察,其尺寸較大,并且顯示很多食肉動物的特點,這暗示這種巨型鴨嘴獸的食譜可能與現今的同類近親之間存在差異,今天生活的鴨嘴獸通常都以柔軟的無脊椎動物為食。相比之下,這種遠古鴨嘴獸可能會捕食一些體型相對更大一些的獵物,如青蛙。皮恩認為,這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可能也解釋了為何這種遠古鴨嘴獸的體型能夠長到這么巨大。 這一發現的另外一項令人驚訝之處還在于,從以往發現的化石上來看,鴨嘴獸種群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牙齒似乎是隨著進化過程越變越小,越變越少的。比如今天現存的鴨嘴獸,它們只有在幼年時期嘴里才有牙齒,而成年鴨嘴獸的嘴更像是名符其實的鴨子嘴。 甚至,科學家們懷疑,此次新發現的巨型鴨嘴獸有可能是某種現在已經滅絕了的鴨嘴獸譜系中的旁系分支物種。 扎實研究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脊椎動物古生物實驗室主任蒂莫西·羅維(Timothy Rowe)表示:“這看起來是一項扎實的研究工作,如果是我看到這樣一枚牙齒,我也會認為這是一種新的種類。”盡管本人并未參與這一研究,但羅維表示,鴨嘴獸的牙齒非常特別,因此可以非常明確地判斷出這枚牙齒的化石必定屬于某種鴨嘴獸。 這位古生物學家還指出,這項發現進一步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實際上對于鴨嘴獸和針鼴鼠的演化歷史了解的并不全面。不過他也表示:“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彌補這些漏洞,而這一點總是令人欣慰的。”(晨風)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