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科教網4月22日北京訊(李偉偉 張艷霞)時值世界地球日,中國高音教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文工團男高音歌唱家周發猛應邀出席了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等單位發起的關于“保護內蒙古烏梁素海濕地”的公益活動,傾情獻唱《東方紅新唱》,挑戰高音極限,并呼吁保護全球同一緯度最大自然濕地烏梁素海,凈化首都北京大后方的內蒙古的空氣。
烏梁素海1200平方公里3米深銳減到293平方公里深不足1米
據內蒙古大學邢蓮蓮等專家總結烏梁素海該地區有鳥類14目35科124種,其中繁殖鳥83種,屬于古北界和廣布種共79種,東洋種4種。
赤嘴潛鴨與白骨頂數量占絕對優勢,1981年統計赤嘴潛鴨占這里繁殖鴨類的85%以上,其它繁殖鳥包括玉帶海、白琵鷺、疣鼻天鵝、灰雁、白眼潛鴨、大白鷺、草鷺、蒼鷺、夜鷺、大麻、黃斑葦、赤麻鴨、翹鼻麻鴨、鸕鶿、紅嘴鷗、銀鷗、黑翅長腳、灰頭麥雞、普通燕等,許多雁鴨類在6月中旬到8月底到烏梁素海的葦蒲地換羽。近年來,疣鼻天鵝數量銳減,86年只有2~3對在此繁殖。
烏梁素海共有浮游動物68種,平均生物量4.06毫克/升,底棲動物50多種,每公頃70千克左右。魚類4種,包括鯉魚、鯽魚、雅羅魚和鯰魚,另外還放養鰱魚、青魚、草魚等。
中國成立之初,烏梁素海面積達12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達3米,現在面積只有29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不足1米。
生活和工業污水成破壞濕地元兇 烏梁素海污染仍嚴峻
資料顯示,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辦,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曾承辦了保護“烏梁素海濕地”研討會,針對烏梁素海水量逐年減少和水體污染嚴重兩大突出問題,會議曾提出治理思路:一是實施生態補水,確保湖區水量平衡和水質持續改善;二是注重源頭治理,切斷污染源;三是加強河口濕地建設,把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功能與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 據“保護烏梁素海公益活動”執行導演李尚峰介紹: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烏梁素海生態有所好轉,但因各種生活污水、工業污水以及農田退水等進入烏梁素海,使得總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長期累積到湖區,對湖水造成了嚴重污染,目前湖水仍為劣五類水。烏梁素海是黃河的一大直流,對于調節我國北方氣候和黃河干流水量、保持區域生態平衡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烏梁素海實現綜合、有效治理,對于構筑北疆重要生態屏障、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烏梁素海申報的治理項目尚未付諸實施,生態惡化的態勢還未得到根本性遏制。
周發猛:保護烏梁素海濕地應上升到國家層面刻不容緩
在保護烏梁素海公益活動中,周發猛現場演唱《東方紅新版》有著穿透時空的感覺,令活動現場眾嘉賓和媒體代表所驚訝,演出完畢后,周發猛還通過媒體現場呼吁:“雖然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及各有關部委,已經為保護烏梁素海濕地做了巨大的努力,但生態保護還是刻不容緩,希望不管是到烏梁素海的游客、濕地附近的企事業單位,還是各種公益基金,都要發動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全力投入到保護烏梁素海濕地,因為烏梁素海濕地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第二大淡水湖“烏梁素海”及其周圍的沼澤地,是地球上同一緯度最大濕地、黃河流域最大淡水湖,也是我國北方候鳥南遷途中重要的天然驛站。首都霧霾嚴重,大后方內蒙古的生態好壞,有著重要的原因,而濕地破壞情況也是某個地區環境管理水準的重要“體征”。烏梁素海的生態治理工作,應在科學規劃的同時,把烏梁素海生態治理上升為國家層面,以切實保護好這塊重要的濕地。 據悉,周發猛,陜西安康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文工團男高音歌唱家,目前擔任中國民族聲樂協會秘書長、中國國際聲樂藝術研究會聲樂家協會主席、現代管理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院長等職。周發猛從一名長途汽車售票員,被特招入伍,參軍到甘肅、青海、內蒙等地,1995年全軍專業第一成績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后調入海政文工團,對西部大開發和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周發猛多年來積極投身到公益慈善事業,是國際慈善日發起人之一。周發猛曾發起中國聲樂家走基層活動,策劃并導演了《低碳經濟 綠色環保》大型公益演唱會等數百場公益演出和節慶活動,在長期演唱和聲樂教學中總結了一套獨特的高音解決方法,結合理論教學和舞臺實踐,培養了駱駝強子、黨中華、車娜、劉奕、江彪、吳濤、劉少峰、彌偉、王溢、王昕朝等數以百計且有著公益之心的藝術人才,被媒體和藝術界傳頌為中國高音教父!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