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顏梓清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環境網 訊:為解決污染問題和促進經濟發展,國家在2014年相繼實施了多項利好政策,包括鼓勵工業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服務業轉型、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加強環境監管執法、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 地方環保部門也進行了很多重要的實踐,例如,山東省開展了區域性機動車云檢測運營管理服務,探索采用政府采購社會化運營服務的機動車污染監管新模式。 這項實踐受到環境保護部的重視,希望通過試點,提供污染有效控制與經濟發展共贏的有益經驗。 大數據云檢測能否解決機動車污染控制難題? 我國大氣污染持續嚴重,由此帶來的不僅有大面積頻發的霧霾天氣,還有很多社會問題。削減大氣污染,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其中調整產業結構、工業燃煤改天然氣、發展電動車等政策措施非常重要,也是我國長期發展戰略,但由于投資建設周期漫長,且需要大量的財政資金支持,不可能一蹴而就。快速削減大氣污染,應該把有效控制機動車排放污染問題作為當務之急,這是可以較快見效的重要措施。 在用汽車雖然是有組織排放(即有標準限值、可查找、可管控)的流動污染源,但由于車輛單個排放污染量并不大,容易被忽視。我國汽車保有總量龐大,截至2013年底,全國在用汽車已超過1.2億輛,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有害氣體占到大氣污染總量的60%以上。通過檢測發現,在用汽車中約15%超標排放,排放量約占汽車排放總量的70%。因此,科學有效控制好在用超標汽車排放,是快速削減大氣污染總量的最直接方式。 科學、公正、公開、精確檢測,保障檢測數據質量(要求誤差不高于10%),對車輛排放量進行智能化分級管理,讓政府執法部門高效、準確全面管控超標車,短期內快速降低機動車污染總量60%以上等,這是云檢測最初技術設計方案就確定的目標。 在環境保護部、山東省環保廳相關領導的支持和指導下,云檢測綜合技術工程項目完成了實時互動監管的大數據庫云平臺中心建設,可容納1500多條環檢線同時開檢(還可隨時增容);也完成了在山東省內十多個地市近百家在居民區、維修站內建設的公正、透明、快速高智能化環檢點。 2014年10月云檢測試點項目成功運行,實現了全智能化無人工操作的檢測質量控制體系,從每輛車排放源頭采集的污染數據每秒實時傳送到大數據云平臺,車主、平臺運營商和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可同步實時看到檢測數據和排放污染量情況,智能分析系統同時可按日、月、季、年將車輛排污總量、分量、超標車數量、降低污染量、對比污染量等進行匯總,避免了檢測數據和污染數據造假;同時,通過智能分析系統對車輛按排污狀況分級管理,并可通過RFID射頻技術和含電子芯片的標簽,實現對超標車上路行駛實時無人工執法。 云檢測一個月試運行期間,在山東4個地市有效檢測在用汽車722輛,發現在用汽車污染排放量小于兩克/公里的車輛占57.90%,排污總量只有6.43%;排污量大于兩克/公里、小于10克/公里的車輛占26.87%,排污總量占24.61%;排污量大于10克/公里以上的車輛占15.93%,排污總量占到了68.95%。按國家同期新車標準判斷,不合格率為國Ⅰ83.33%、國Ⅱ69.61%、國Ⅲ70.07%、國Ⅳ52.73%。對超標車限行后,可以迅速降低在用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排污總量的75.13%。 通過實施《區域性機動車云檢測運營管理》試點,實現了對在用汽車污染的可控可管局面,能綜合性解決機動車污染防控難題。 云檢測有助汽車行業健康發展 我國私家車市場需求真正發展期不足20年,汽車工業在滿足私家車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方面上處于落后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汽車工業缺乏基礎技術研究數據。大數據云檢測平臺除了對在用車的排放污染量進行檢測和分析匯總外,還可對汽車的發動機、額定功率、額定轉速、三元催化器、進氣方式、沖程、變速箱、驅動輪胎壓力等有關車輛的技術狀態進行分析判斷,并將數據匯總儲存,提供給汽車工業企業作為技術改進的基礎數據。 云檢測可以促進汽車工業良性競爭,云檢測智能化分析系統可將各汽車企業生產的同時期同排放量車型進行技術對比分析,并可按汽車排污狀況發布報告,政府可根據報告鼓勵車主購買排污量低的車輛;大數據云檢測平臺還可對車輛各種技術缺陷進行分析和統計,為政府科學和準確召回技術缺陷車輛提供支撐,同時保護優質車輛不被惡意“維權”等。 促進經濟進入“升級版” 有人說,環境保護必然以犧牲經濟發展和降低就業為代價,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縱觀經濟發達國家的發展經歷可以發現,通過制定科學的標準、提高技術要求、完善社會服務體系、規范民眾生活行為等,最終可以實現環境保護、經濟發展以及解決就業的共贏。 2010年我國汽車年增長率為24.22%,由于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持續嚴重,從2011年開始至今,我國多地政府頒發了臨時性限購政策,2013年汽車年增長率下降到15.89%(見表一)。 按2010年和2013年汽車增長情況對比分析,2013年降低銷售新車超500萬輛,平均每輛車按20萬元計算(含稅),銷售收益損失達1萬億,財政稅金總損失達2463.5億,其中消費稅損失達500億、增值稅損失達1785億、附加稅損失達178.5億。汽車是大宗消費性資產,限購除對汽車工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外,還對汽車零配件和維修后市場服務等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同時,由于大氣污染嚴重,對工業企業的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對其他領域也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為此,我國需盡快改善空氣質量和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增長質量提高的“升級版”。 機動車云檢測綜合技術在山東省成功實施,通過精確檢測抓出約15%的超標車,政府采取強制限行,就能快速削減約70%的汽車污染總量,可降低大氣污染總量30%以上;在短期內就可改善我國空氣質量;因大氣污染而采取的臨時性限行、限購和工業停產、限產就可終止,這無疑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進入“升級版”。 作者系國家機動車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中國環境網"或“中國環境報X版”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環境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作者,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