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建設傳媒網訊(記者凌寒 特約通訊員程超報道)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加,社會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越來越多,已成為我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加大固廢處理及循環利用與產業化開發,對改善城市環境、建設宜居城市和“兩型社會”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德政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長、黨委書記陳華元介紹,固體廢棄物分為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工業固體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醫院垃圾、商業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又稱工業廢渣或工業垃圾,農業廢棄物主要成分是農作物秸稈、枯枝落葉、木屑、動物尸體、大量家禽家畜糞便、以及農業用資材廢棄物。據環保部預測,2015年和2020年,我國每年將產生城市生活垃圾1.79億噸、2.1億噸。近幾年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總量約15.5億至24億噸,占城市垃圾比例的40%,預計2020年,我國建筑垃圾產生量達到峰值;2015年,我國工業固廢產生量將達32.21億噸。到2017年,我國工業固廢產生量將突破50億噸;據統計,我國農村每天產生的生產生活垃圾量達100多萬噸,大部分固體廢物未經處理,其產生的氮、磷數量劇增,大大超過了農田可承載的安全負荷,成為重要污染源。 陳華元介紹,目前,我國固廢主要處理方式是衛生填埋、堆肥及焚燒三種,其處理、利用面臨著固廢管理標準體系不完善、固廢無害化處置技術水平低、固廢資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固廢處理區域發展不平衡和公眾環保意識亟待加強等問題。 為此,陳華元對我國固廢處理及循環利用與產業化開發提出六點建議:一是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大力開展環保及固廢資源循環利用的宣傳與教育,普及科學知識,為公眾提供更多的環境保護知識,帶動廣大群眾關注環保、落實環保;二是增強行業綜合管理力度,完善監管機制。在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固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之外,加強固體廢棄物的單行立法和補充立法工作;三是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提升技術水平。邀請相關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相關企業共同參與并發起成立“固廢處理與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成果,加強對目前主要采用的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方法的創新研究,推動相關設施設備的改造升級;四是完善符合我國實際的固廢管理標準,優化標準體系。盡快建立統一、科學規范的固廢處理與循環利用系列標準體系,重點加強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明確固廢處理規范、生產標準和服務標準,促進固廢源頭減量和分類處理,提高處理服務水平;五是創新固廢處理及利用投資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建議把我國固廢處理產業作為“十三五”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加以扶持,明確社會參與辦法,包括參與形式、程序、渠道及保障辦法,鼓勵與規范社會參與;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園,加大資源投入。建議政府在固廢處理的政策(如土地優惠、稅收減免等)、資金(如政府補貼)上給予重點傾斜,通過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建設,推廣一批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打造較為完整的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鏈。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