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今年以來,政府對樓市的調控也越來越嚴格,尤其在“金九銀十”這個往年創下銷售額輝煌的時期,在今年,卻奇跡般遇冷。
樓市有降溫 調控不會放松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同比漲幅已經連續11個月回落,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連續9個月回落,三線城市的漲幅也回落了0.3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從今年年初的25.1%回落到1—9月份的10.3%,其中商品住宅從23.7%回落到7.6%。 嘉豐瑞德理財師表示,房地產調控效果明顯,樓市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溫,不過市場上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投機投資的沖動也依然在。雖然限售的相關政策出來之后,對于投資投機的購房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但短期內政府不但不會放松調控手段,還會將擠泡沫、防風險作為重要目標。
規范和穩定租賃關系 探索 “租購同權” 自今年8月份以來,全國多地城市住建部門先后推出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租房也能更加規范。并且在我國,住房市場供需結構的內在需求就是租購并舉,不過目前是大部分是以“購”為主,在一二線城市“租”的比例要高一些。 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租房和買房實際上都是在實現“房子是用來住”的手段,各地各部門也為了推進租賃市場的發展各自出招,比如探索“租購同權”7月中旬,《廣州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出臺,提出“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保障租購同權”;又如規范和穩定租賃關系,8月以來,杭州、廣州、成都、武漢、北京等城市住建部門先后推出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意在讓租房更規范。 不過,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都是一種硬性需求。買房需要一大筆首付款,對于租房者來說,盡管近期各互聯網巨頭紛紛進入房地產市場,租房雖然少一點,但這對于一些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來說也是個負擔。 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合理分配自己的資金,也可適當做一些理財,如配置穩利精選組合、諾亞方舟NPA等理財產品,適當的減輕一些經濟壓力。 隨著政府對樓市的不斷施壓,房價漲幅回歸零,房地產市場終將實現健康平穩的發展。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