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西部新聞網重慶訊 重慶市武隆縣滄溝鄉倉溝村花地組農民石勝奎、冉茂憲夫婦倆從浙江打工回來,本來一家人高高興興、團團圓圓準備一起過春節,未想到因為兒子石建興被摔到2米多高的院壩下面,被摔成胸段脊髓損傷伴截癱,從此,一家人為治療小石而忙碌奔波至今。 1月24日吃過早飯后,石勝奎把摩托車推到院壩里,準備把摩托車作一次檢修后到街上去購置年貨。生性好動的兒子石建興也在寬敞的院壩里玩耍,一會跳跳,一會踢踢腿、哼哼歌,或許,有近一年沒看見爸爸媽媽了,高興得蹦蹦跳跳的。 大約40分鐘后,等石勝奎把摩托車檢修完畢準備叫兒子也一同坐摩托車去買年貨時,叫了幾聲,卻不見兒子應答,兒子到哪里去了呢?石勝奎到處尋找,終于在2米多高的院壩坎下看到兒子躺在一塊荒地里,連聲說:“爸爸,我的下半身好像沒得感覺了,快送我去醫院檢查吧。” 眼前的這一幕猶如晴天霹靂!事不宜遲,夫婦倆立即叫來車輛把兒子送往武隆縣人民醫院救治。 經縣人民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們:“患者摔得很嚴重,我們不能治療,建議趕快送重慶治療。”當天,武隆縣人民醫院用急救車把小石送往重慶新橋醫院,經醫院診斷為胸段脊髓損傷伴截癱,第三天便開始動手術。 石勝奎、冉茂憲夫婦倆去年在浙江打工掙了2萬多元錢,向親朋好友借了2萬多元,5萬元錢沒多久就花完了,妻子冉茂憲又返回老家四處借錢,在親朋好友的熱心支持下,又借到了6萬元錢,然后坐車到武隆縣城將借來的錢打在卡上。除夕那天,冉茂憲拖著疲倦的身軀還要去新橋醫院看望兒子,就這樣,一家人陪石建興在新橋醫院度過了春節。僅9天時間,11萬元全部花光,由于再也借不到錢,加之時值春節,他們不好再去向親朋好友開口借錢,他們只有把兒子送回老家滄溝鄉療養。 聽說石建興被摔因無錢治療而轉回老家療養后,很多親朋好友勸夫妻倆:“你兒子才14歲,不能因為沒得錢就不去治療,沒得錢我們可以支持你。”在老家呆了12天后,在好心人的勸說下,夫妻倆又決定借錢在武隆縣城的復康醫院治療。 年僅8歲多的小女兒石佳玉在滄溝鄉讀小學二年級,從家里到學校走路要一個半小時,新學期開學了,夫婦倆很擔心,認為反正在武隆縣復康醫院照顧石建興,于是將她轉到棉花壩小學讀書,家里便剩下年近古稀的老母親一人種著五六畝地。 在武隆縣復康醫院治療將近半個月,當夫妻倆打聽到重慶大坪醫院能夠治好小石的這種胸段脊髓損傷伴截癱后,重新燃起了治療小石的強烈欲望。 于是,石勝奎又折回老家向當地農商行借了2萬元錢,把家里能值錢的都變賣了,當武隆縣紅十字協會和滄溝鄉政府聽說他們一家的遭遇后也十分同情,向他們送來了溫暖,分別解決了3000元、2000元,加上向親朋好友借的又籌到了6萬多元錢,于2月28日,把小石送往重慶大坪醫院進行治療。 小石就讀于火爐職業中學初二四班,成績優異,身高一米七五的他不能向往常一樣和同學們一起打籃球,不能和同學們在教室里讀書……可現在,自己已經癱臥在醫院的病床上,大小便失禁。小石成天叫嚷著要回到學校去讀書,也揪緊了他爸爸媽媽的心。 在大坪醫院治療的近一個月時間里有一定的好轉,但他們為每天3000多元的治療費而發愁。主治醫生告訴夫妻倆,小石的這種胸段脊髓損傷伴截癱可以治療,但最快也要近一年的時間,至少還要準備30-40萬元。 目前,治療石建興已經花費近20萬元。他們不忍心年輕的小石因為缺少治療費用而終身癱瘓,該借的都去借過了,有的親戚朋友家庭甚至去借過兩次、三次,但是,借來的錢可以說是杯水車薪,沒幾天又沒錢了。 一向堅強的石勝奎哽咽著說:“哪怕是沿街乞討,我也要讓兒子站起來……” 如今,石勝奎、冉茂憲夫婦不但不能外出務工掙錢,石勝奎每天在大坪醫院侍候著小石,冉茂憲則在縣城借住在親戚家送小女兒讀書,一邊到處找親朋好友繼續借錢,一邊打點小工,年近古稀的老奶奶一個人在家種著五六畝地,還三天兩頭到親戚家借錢,他們堅信,哪怕能籌到幾百塊錢,聚沙成塔,也會燃起他們救治小石的希望。 為此,期盼社會各界好心人,為了一個年輕的生命能站起來,期待著你們伸出溫暖的雙手!請致電孩子的家人。(石勝奎:15023711611;冉茂憲:18323973976) 武隆縣仙女山鎮黨委宣傳辦 倪安生 路均 報道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