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俊在校園 陳保來/攝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日報網洛陽訊(記者 張雷龍 通訊員 王世光 黃盈盈) “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5年前的一句承諾,讓張俊接過了尊老愛幼的接力棒。一個13歲的孩子本應無憂無慮地坐在教室里學習,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和伙伴們一起玩耍,在父母懷里撒嬌……而張俊,卻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13歲的孩子,也能支撐起一個家庭的希望! 5年前,家住洛陽嵩縣德亭鎮楊灣村的張俊,家庭突遭變故。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離家出走后再無音信。那一年,張俊8歲剛上小學二年級,此后他撐起了一個家,一邊上學一邊撿廢品,并照顧小他三歲的弟弟和年若多病、腿腳不靈便的奶奶。如今五年過去了,張俊還沒有長大,但他說自己已經是個男子漢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弟弟能好好上學,奶奶能過上好日子。
![]()
張俊兄弟和奶奶的家 陳保來/攝
突遭變故 8歲男孩挑起家庭重擔
6月12日,記者趕赴嵩縣德亭鎮,深入張俊就讀的嵩縣德亭鎮酒店小學和他居住的村莊,了解到張俊學習、生活的點滴,同時也被他孝老愛親的事跡所震撼。
在楊灣村乃至德亭鎮,提起張俊這個名字,不少人都聽說過,因為他雖然還是個孩子,卻撐起了一個破碎的家庭。
張俊的家,位于一個小山坳里,幾間不起眼的土坯房依山而建,不大的院子里坑坑洼洼;屋里的陳設也極其簡陋,被煙氣熏黑的墻上掛著許多農具及日用品,桌椅等家具全都是幾十年前粗糙的手工制品,家里唯一的電器便是爸爸去世前買的電視……
其實,張俊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爸爸、媽媽、弟弟和奶奶,家里雖不富裕,但也其樂融融。在他8歲那年,一場噩夢打碎了這一切,爸爸因車禍去世,母親離家出走后毫無音信,留下他和5歲的弟弟張旭,與60多歲疾病纏身、腿腳不靈便的奶奶崔秋相依為命。
在家庭發生變故后,8歲的小張俊哭得兩眼通紅。但想到自己的弟弟和奶奶沒人照顧,他就默默擦干了眼淚,一邊照顧弟弟奶奶的生活,一邊上學并且利用課余時間到山里去采藥賣錢。 除了到山上挖藥,撿拾垃圾更是小張俊每天的“日常工作”。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放學的的路上,甚至在村子里的每個角落,總能看到張俊拎著編織袋撿拾廢品的身影。在他的感染下,懂事的弟弟也加入進來,只要一有時間,兄弟倆就拎著編織袋出門。
自強不息 用孝心書寫感人畫卷
“奶奶,我來替爸爸養活你”。這是小張俊最令奶奶感動的一句話。星期天,當同齡的孩子拿著新買的玩具和小伙伴玩耍的時候,他一早便挎上小籃子到山里采藥去了。黑藥、柴胡、黨參、血參、天麻、桔梗這些中草藥在張俊眼里可都是寶貝,“奶奶腿不好,這些藥換了錢就能給奶奶買藥了。”
提起張俊,奶奶崔秋的眼睛就濕潤了。張俊的奶奶告訴記者,她自己年紀大了,再加上腿腳不靈便,沒法上山撿柴。這些年來,家里燒的柴火都是張俊一根根撿回來的。為了節省幾塊錢的生活費,張俊每天都沿著村路步行回家吃飯。而平時的家務便是在飯前飯后完成的: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整理家什幾乎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課”。
農忙時節,當大多孩子沉浸在精彩的電視劇中或盡情玩樂時,張俊卻是隨同腿腳不好的奶奶忙活在莊稼地里。鄰居們常說:“小張俊經受了太多與其年齡極不相符的苦難。要不是這孩子,老太太的生活不知要艱難多少,農忙時要不是小張俊,不知她家的莊稼活要忙到啥時候……”
采訪中,小張俊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奶奶腿腳不好,不想讓奶奶多動,我要多干點活讓奶奶歇歇。”照顧弟弟生活,給弟弟講道理,輔導作業等都是他的責任。如果弟弟學習退步了,作業做錯了,張俊就罰其再做幾遍,張俊的理由是:“不好好學習,咋對得起奶奶?” “奶奶是我們頭上的一片天,我們離不開奶奶,奶奶頭發臟了,我和弟弟趕緊打來熱水,給奶奶洗頭,奶奶患了風濕性關節炎,經常疼痛難忍,一有時間,我和弟弟就依偎在奶奶身旁為其揉腿捶背”。張俊說。 ![]() 張俊、張旭兄弟的榮譽證書。陳保來 攝 在張俊兄弟倆的床頭一側,熏黑的墻上掛滿了獎狀,獎狀中間還貼著一張評比表,上面寫著張俊和弟弟張旭名字,名字后面對應方格上畫的是五角星的圖案。這是張俊和弟弟平時誰幫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誰的名字后面畫一顆星星,看誰得到星星多,每月都要進行“評先”。“哥哥總是‘欺負’我,家里的活都讓他‘搶’走了”,提到這張評比表,10歲的張旭不服氣的說。
![]() 張俊、張旭兄弟和老師們。陳保來/攝 榜樣帶動 用實際行動詮釋慈孝真諦 在張俊家里,存了厚厚的一疊獎狀。“每學期我都必須拿到一張獎狀,回去讓奶奶高興;在學校堅決不能犯錯誤,免得奶奶傷心。”這是張俊寫在作文中的一句話。 小張俊沒有讓奶奶失望,一直以來他在全級都保持著前五名的成績,幾乎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明星學生”,去年被德亭鎮評為“道德小模范”,前不久還被縣里評為“十佳美德少年”并推選為洛陽市美德少年侯選人。 嵩縣德亭鎮酒店小學余紅鋒校長深情地向記者說:“在他眼里張俊是一個懂事、聽話、不惹事,又知道照顧人的好孩子。張俊的班主任王佩告訴我們說:“張俊是一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對于有困難的同學,不論學習還是生活上,他總是樂于伸出援助的小手,真誠奉獻。有同學上課忘了帶學習用具,他便豪爽地拿出自己心愛的文具借給他們有同學不會的問題,他總是熱情耐心地幫其解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來吧,我能行”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 張俊在弟弟張旭心目中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家長”,平時對他自己的學習、生活各方面照顧得非常好。“有一次,哥哥知道我沒吃飯,就去借了同學的飯票給他買吃飯,第二天回家之后才知道哥哥自己沒吃飯。他寧可自己挨餓也不讓我餓著。” 近兩年來,張俊的慈孝事跡漸漸傳開,學校也號召全校師生向張俊學習,越來越多的同學認識了這個就在大家身邊的“慈孝男孩”。張俊的同班同學康瓊瑤說:“我們并不一定要做很多事,回到家里,幫爸爸媽媽端杯水,給他們揉揉背,都是有孝心的表現。” 在張俊的帶動和影響下,學校的學生們都變得更加懂事了。嵩縣德亭鎮酒店小學的家長們紛紛告訴記者,孩子回家后會禮貌地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我幫家里干點什么活吧”,讓家長們感到非常欣慰。 張俊告訴記者,自己和弟弟很少買新衣服。張俊說:“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當一名醫生,不但可以治病救人,還能掙錢養活奶奶和弟弟。”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