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2月15日,公益電影《娘,俺要上學》倡導公益觀影以來,應該說可以稱得上是國內首個全部免費的公益電影,而且是公益放映以來,關注熱度居高不下,好評不斷,在社會上掀起一股“心靈洗滌”風潮,各地愛心組織積極主動邀請放映公益電影《娘,俺要上學》,而這部作品的編劇導演袁一木也被推上了用文化藝術首發傳播公益的“倡導者”。 ![]() 而近日,教育部、中宣部日前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要求把影視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使觀看優秀影片成為每名中小學生的必修內容,保障每名中小學生每學期至少免費觀看兩次優秀影片。相比較2018年12月15日,公益電影《娘,俺要上學》倡導公益觀影實現勵志教育,以及2017年,袁一木就倡導發起“都市心靈影院”計劃,比國家這個《意見》早了一年多。 通過了解,其實袁一木早在2012年編劇的智障兒童題材電影《無色夢里花飛揚》,其在評論和發文中就已經闡明了“電影藝術的價值觀和社會意義”,應該說,從那個時候其,袁一木對其作品總是賦予一種責任感和價值觀的引導意義,總體上來說,就是以電影藝術的手法傳遞勵志、堅強、誠信、大愛、感恩等多元素正能量內涵。 ![]() 而在《意見》中明確提出,教育部將會同中宣部每年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各地要注重遴選思想性、藝術性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優秀影片。各地宣傳部門要推動當地影片放映機構創造條件為城市中小學生開設電影專場,組織農村放映隊深入農村中小學校進行電影放映,實現農村學生免費觀影活動全覆蓋,并組織開展特種電影公益放映活動,讓盲、聾等殘疾兒童少年感受優秀影片魅力。 顯然可見,袁一木編劇導演的這部電影《娘,俺要上學》已經開啟了很實際的公益觀影,并引導出更多的公益人、愛心組織等紛紛加入到組織公益觀影的行動中來,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在筆者的觀察和了解中,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觀看《娘,俺要上學》的占90%的比例,大部分是學校自發組織觀影,并且實現了每場都爆滿,每場幾乎都哽咽的現狀。許多家長這樣評價這部作品,雖然不像大片那樣酣暢淋漓,但整個故事情節讓人都不舍得眨一下眼睛,孩子和父母一起看的效果就是共同起到了積極的教育意義。 記得在第一次觀影現場,觀看結束后,觀眾陸續走出影廳,有家長指著影城大廳的電影海報在現場說教,孩子眼睛紅紅的,顯然是被電影《娘,俺要上學》的故事情節感動了。事后有家長和老師反饋,這是迄今為止他們看過的最能起到教育意義的作品,雖然不是大制作,但其正能量內涵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都市心靈影院計劃,不是在進行一次高大上的文化炫耀,而是一次徹徹底底將無限愛進行播撒的行動,是一次拯救我們自己心靈的開始。在我們因為事業的忙碌、生活的焦躁、身心的疲憊不堪、孩子叛逆期的煩惱、人生十字路口毫無目的的迷茫------或許我們應該走進都市心靈影院,去觀看一部能讓你徹底心靈洗滌的電影,當你拿起紙巾擦去眼角的淚水,哪些都市的煩惱在這個時候便顯得無足重要,人生的方向或許從這一刻開始清晰的展現在你的眼前,人生新的旅程正從這一刻開始重新劃定。這是袁一木對“都市心靈影院”計劃的一個思想內涵,也是傳遞一種電影藝術的正能量價值觀。 (撰文/霄漢)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