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訊:熟悉殷美生的人都說他是世上最“富有”的人,而這種“富有”并不是說樣有錢,而是他的精神富有。他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他把青春都奉獻給了他的爬格子事業,從青年時代到已步入中年從沒放棄過新聞寫作,寫聞,辦詩社,樂此不疲。他就是江西湖口縣流泗鎮優秀共產黨員、鄉村“土記者”殷美生。 你可別小看了他,他曾多次被評為優秀通訊員,成為全國小有名氣的“土記者”,在他家,只見他的獲獎證書、聘書堆成小山似的,有的作品競還獲過國家級權威新聞大獎。還被縣委中心報道組、工會、政協、計生委、供電等多部門聘為通訊報道員。連續三年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評為全國“十佳”通訊員 、被潯陽晚報、農民日報、江西電臺等聘于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 殷美生最早接觸新聞,是源自于他愛聽廣播。他在廣播中找到了樂趣,嘗試著學習新聞寫作,當年,他向人民日報投了第一篇新聞稿。殷美生說:他第一篇寫就農村搞封建活動的稿子,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當時他的心情十分高興。第一次在報紙上看到了自己的報道,對殷美生是個極大的鼓舞,從此他就愛上了新聞寫作,爬格子上稿的勁頭也是一發不可收拾,每年他都要在中央省市級報刊電臺上稿200多篇。為了讓廣大讀者和聽眾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農村、農民和農業問題,殷美生常年奔波在田野山鄉,走村串戶調查掌握第一手新聞素材,內容涉及向農民打白條、油菜籽銷路難、控制飼料價格、耕地拋荒等各種問題。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土記者”,生于農村、長于農村的殷美生,對他身邊農村的人、農村的事都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前幾年針對油菜籽銷售難問題,他寫了一篇稿件,刊登之后就收到了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客商打來的電話,要求訂購菜籽,很快解決了油菜籽銷路難問題,通過這件事,讓他深深感到新聞的價值所在。 殷美生整天東奔西走,不是在寫新聞稿,就是在趕往發生新聞的現場。有人問他,寫作發財了吧?他瞇著眼笑了。他把稿費單拿給村民們看,有10元、20元、50元的,最多的一張,是180元。幾十年的記者生涯,殷美生在當地的名氣更大了。鄉鄰們無論好事壞事,都及時向殷美生提供線索。他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土記者”。去年,有村民因為土地拆遷上訪,找到他要求把事情捅到上面去,他迅速向村民做思想工作、政策宣傳,要他們相信政府,遵守法律,村民們終于想通了。 “即便沒有耀眼的光環,也樂在其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一種幸福。從發現,到撰寫,到發送,至見報,每一個環節里都蘊含著自己說不出的快樂,因為愛,所以快樂!”這是殷美生內心的感受。 25年來,殷美生已有4000余篇稿件在《人民日報》、《江西日報》、《九江日報》《潯陽晚報》等報刊電臺發表。 20多年來,他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滿腔熱血為家鄉不斷地鼓與呼,為家鄉的建設和家鄉的變化,默默無聞地譜寫了一篇又一篇新的樂章。 如果說寫新聞是殷美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步入天命年的殷美生開始轉型詩詞創作,2010年,他辦起了社區第一個農民詩社——泗橋詩社,擔任了湖口縣流泗詩詞分會副會長、泗橋詩社社長。和《流泗詩詞》、《泗橋俚歌》的主編、副主編。辦詩社的短短兩年,先后在全國近百家詩詞刊物發表了詩詞作品和獲獎。被中華詩詞學會、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子曰詩社”吸收為會員、他的故事雖然平凡,但仍然不妨我們從中看到他奮發向上的力量,足以令我們動容。他的辛勤耕耘得到了人們的肯定,多次被鎮里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