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音樂家王佑貴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網-優訊頻道 訊:在當今樂壇,有這樣一位“大咖”。他“和共和國同年歲”。他“上山練過腿”,也“下鄉練過背”。他是作曲家,也是歌唱家。他獨立創作并演唱的《我們這一輩》曾在網上創下了逾千萬流量的紀錄。他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春天的故事》《我屬于中國》《多情東江水》更曾被傳唱大江南北,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他,就是我國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音樂家——王佑貴。
聊及音樂,王佑貴總是侃侃而談。他說,真正的藝術來自心靈的沉淀。因此,音樂創作最講究“走心”。只有創作者在創作時走心,寫出來的作品才能真情動人,引發共鳴,經唱不衰。也正是從王佑貴的口中,了解了更多關于《我們這一輩》《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春天的故事》等創作背后的故事,了解了更多關于他的傳奇音樂人生。 1949年,王佑貴出生于湖南郴州的一個小山村,自小在客家媽媽的歌聲中長大。正是愛唱歌的客家媽媽,在王佑貴的心中種下了音樂的種子,讓他從小愛上了音樂。然而,在他那個時代,音樂之路卻格外艱辛。與共和國同歲的他,曾親歷“大躍進”“文革”“知青下鄉”“改革開放”等所有新中國歷史轉折時期,歷經磨難,才換得苦盡甘來。正是嘗盡了這一代人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萬般感慨觸之心底,王佑貴決定親自創作一系列歌曲,反映一代人的艱辛與沉浮。
![]()
王佑貴應邀擔任《中國紅歌會》特約評委
幾經醞釀、推敲、打磨,一曲由王佑貴自己創作并演唱的主打歌《我們這一輩》成功推出。“我們這一輩/和共和國同年歲/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我們這一輩/和共和國同年歲/上山練過腿,下鄉練過背//我們這一輩/學會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釀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別看這一首4分多鐘的歌曲,卻耗盡了王佑貴數年的心血。它是一代人的歷史故事的真實寫照,吟唱了一代人的命運滄桑。歌曲一經推出,立刻引起億萬群眾的共鳴,并曾一時在網上創下了逾千萬流量的紀錄。尤其是下過鄉當過知青的“老三屆”們,一聽到這首歌便忍不住熱淚盈眶。當時《水滸》總導演張紹林聽完這首歌也都泣不成聲。張紹林說:“一首音樂作品能把我這個導演整哭的已經很少了。”或許,這正是藝術的魔力。王佑貴說,也許你的詞并不如大作家寫得精妙,你的聲音條件也不如大歌星的好,但你的真情流露是別人所不能模仿和替代的。這才是真正藝術的獨特魅力所在。誠然,正是憑借著無可替代的真情流露和藝術表達,《我們這一輩》MV一舉奪得首屆中國(杭州)國際微電影節最佳音樂微電影獎。這是王佑貴在音樂創作上的又一次突破。 王佑貴說,真正的藝術凝結了一個時代的故事和情感,總能引發一個時代的共鳴。只有當你用心去體會每一份感動,用心去表達每一個音符,才能一次次突破自我,實現飛躍。這也正是他多年來對音樂藝術的理解與創作心得。
![]()
王佑貴深情演唱《我們這一輩》
1978年,幾經周折,王佑貴憑借一曲竹笛演奏贏得老師的肯定,并最終順利考入湖南師大藝術系。畢業后,為實現了他從小當老師的夙愿,表現優異的王佑貴選擇留校任教。幾年的教師生涯,讓王佑貴深切體會了為人師表的快樂與艱辛。正是這些切身的經歷和體悟,促使他成功譜就了這首發自心底的《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一句句動人的樂章,深情吟唱出了一個人民教師的艱辛與守候,崇高與純粹。這首歌后經宋祖英在1994年央視春晚上演唱后迅速紅遍大江南北,一時間傳唱大街小巷。這年春天,王佑貴陸續收到了近千封人民教師的來信。其中一對教師夫妻在信中寫道,他們是相抱痛哭著聽完這首歌的。他們本已奔赴海南,不打算再在山區教書了,但聽了這首歌,他們又決定重返教壇。為何短短的一首歌,竟會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因為這首歌真正地唱到了他們的心坎里去了,觸動了一個人民教師心里的最柔軟處。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獲得成功后,王佑貴又陸續創作了《我屬于你中國》(彭麗媛演唱)《足跡》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期間,《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多情東江水》、《春天的故事》(董文華演唱)、《歸去來兮》和《真情永存》(宋祖英演唱)更連續獲得中央電視臺MTV金獎,令王佑貴成為唯一“五連冠”得主。
![]()
王佑貴在作講座
王佑貴的聲名遠播,總也繞不開那一曲享譽華語歌壇的《春天的故事》。說起《春天的故事》,卻也更是一波三折。當時遇到最大的障礙就是歌詞與音樂間的格格難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如此大白話似的的歌詞,似乎與當時的主流音樂水火不容。但是,王佑貴并不這么想。他一遍又一遍地用心去體味著歌詞,體會歌詞背后的故事和要表達的意境。幾經意會,他忽然茅塞頓開:這么重大的政治題材,能寫得如此生活化、群眾化、親民化,不正是當下音樂的潮流與走向嗎?于是,王佑貴暗下決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幾經反復醞釀,王佑貴的心中慢慢有譜了。他想,這不是一首單純的頌歌,而正是千千萬萬人民對改革開放帶來巨變,發自心底的深情感激與歌唱。于是,靈感突現。王佑貴用音樂將不規則的詞變成完整的樂段,同時在口語化的基礎上增強平和樸素、親切感人的風格。就這樣,一首清和悠揚、委婉動人的政治抒情歌曲《春天的故事》就這樣誕生了。“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啊,中國中國/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一首短短的歌曲,卻容納著中國一個時代的故事和心聲。它既講述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政治史詩,又表達了老百姓心底的欣喜與感激。它既滿足了政治抒情的宏大與激揚,又滿足了百姓心態的親切與柔婉。這首《春天的故事》經董文華演唱后,迅速傳遍神州華夏,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人民群眾最喜愛的金曲之一。真的藝術是內化于心的。王佑貴再次憑借“走心”創作,成就了中國政治抒情歌曲的新范本。 《春天的故事》也成就了王佑貴音樂的春天。王佑貴又陸續創作了《唱起春天的故事》《桃花依舊笑春風》(蔣大為演唱)《黃河小浪底》(楊洪基演唱)《我為黃河來》(呂繼宏演唱)《中國兵》(閻維文演唱)《哥哥把你栓在心頭》(臧天朔演唱)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其中《春天的故事》《新世紀艷陽天》(張燕演唱)《大三峽》(彭麗媛演唱)《我屬于中國》(彭麗媛演唱)《嫁到非洲》(韓磊、王菲演唱)《苦楝樹開花的季節》《水暖香港》等作品更是接連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
王佑貴在他的《王佑貴教你寫詞作曲》深圳新書見面會上演講
![]()
王佑貴《王佑貴教你寫詞作曲》深圳新書簽售會現場異常火爆
頗值一提的是,王佑貴攜團歷時十年打造的大型交響樂曲《相逢皆是客——大路之子》客家組歌。該組歌由主創班底鄭南、秦庚云、石順義等詞作家進行文學會意,王佑貴擔綱作曲,重點曲目包括反映客家人輾轉遷徙、特立卓行的《喊一聲太陽跟我走》、《過番歌》、《行行復行行》,盡顯客家風情的《圍龍屋》、《交情歌》、《半個月亮半個家》、《捱來哇》、《乳名》,以及朗誦組詩《在路上》、《歷史的腳步》、《客家母親》等,其所反映的客家精神折射的正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百折不撓、奮斗不息的精神內核。組歌經楊洪基、戴玉強、鮑國安、凱麗等著名藝術家深情演繹,迅速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這亦是王佑貴在藝術創作上的巨大突破。
從《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到《春天的故事》,從《大三峽》到《我們這一輩》,王佑貴創作的一首首金曲,傳唱神州華夏,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 時光流轉,流年易逝。如今,“老三屆”王佑貴業已退休,但他的藝術生命卻永未退休。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激情和活力,依然勤耕不輟,佳作頻出。近年來,他又陸續創作了《他鄉的月光》(廖昌永演唱)《放飛夢想》(雷佳演唱)等歌曲,深入人心,廣為傳頌。
![]()
著名作曲家王佑貴與青年詞作家向明在一起
尤其是,在多年創作經驗的基礎上,王佑貴又進行了音樂理論研究的大突破。他嘔心瀝血,歷盡8年筆耕,寫就一部長達47萬字的音樂專著《王佑貴教你寫詞作曲》,并于今年5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王佑貴說,音樂應該是靈魂的放歌,是真情實感的宣泄,詞曲的創作就應該像學習說話那樣真實而簡單。因此,他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心得,通過具體的音樂素材,將“模進”“引申”“擴展”等高深的音樂創作理論和技法一一通俗化地進行了解讀。他甚至自創作曲戲法,將電話號碼、車牌號碼、手機號碼等各類數字編成朗朗上口的曲調,趣味十足,深入淺出,吸引了大量“粉絲”的追捧。 王佑貴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大咖”。拿起筆,他是一個音樂家;放下筆,他是個生活達人。也許大眾不知道的是,在生活上,他還是是個“運動達人”,他熱愛象棋、熱愛斯諾克。令人稱道的是,他連象棋和斯諾克也都玩出了專業級水平。他說,藝術來源于生活、成在于“用心”,唯有用心生活、用心創作,才能讓藝術更富時代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