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書法家胡有德于2015年11月16日在湖南省書法院成立大會時留影
中國傳媒聯盟 據 湖南民生在線 訊:胡有德,別署胡逾,號卿嶺居士、長沙懷素,新聞學碩士。1966年7月出生于湖南永州,酷愛書法?,F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新聞出版書畫家協會理事,湖南九歌書畫院藝術家,當代商報社副總編輯、紀檢書記、黨組副書記。
早在大學期間即獲得“文明杯”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1992年,成功舉辦《譚小平胡有德書畫展》;1996年,舉辦《胡有德書法藝術展》個人展覽;1998年,舉辦個人電視書法展;2003年舉辦《胡有德書法精品展》,作品全部銷售一空。2005年至2014年期間,作品入圍、入展由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首屆冊頁書法展、紀念虞世南誕辰1450周年全國書法作品大展,及中國書協指導的“百年蘭大杯”全國書法大獎賽、首屆全國新聞界書法大展等60多次全國性的書法展覽、大賽,書寫招牌50余塊,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收藏,并在港、澳、臺地區和美、日、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廣為流傳。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即成為湖南省第二屆十大青年書法家,2010年被湖南省文化廳評為“湖湘書畫年度人物”書壇第二名。迄今為止,已發表作品逾1000幅,書寫招牌50余塊,在全國性的重大書法大賽中多次獲獎,名錄、作品收入多部辭書。
胡有德老師藝術交流與收藏聯系方式;
地址:長沙市開福區建湘新村88棟當代商報社
電話:13278893936
QQ:19516324
郵編:410008
![]()
◆名家集評胡有德書法
1、胡有德的書法“風歸自遠”,一筆一劃均有來歷,既吸收了古代書法大家優秀的營養成分,又能恰到好處地彰顯自己的個性,具有濃厚的書卷氣
——張海(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
2、胡有德書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瀟灑清健”,他的作品線條爽利,行筆瀟灑,抑揚頓挫,節奏明快。尚古而不泥于古,將雅俗融合一體。
——尉天池(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
![]()
3、胡有德的書法可謂“筆精墨妙”,這四個字是我給他2003年個人書法展覽上的題詞和評價。作為青年才俊,他的書法從用筆用墨到布局結體都很精妙,匠心獨具,是一位綜合素質高、才華橫溢、且有很大發展前景的書法家。
——顏家龍(已故全國著名書法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
4、胡有德書法“雅俗共賞”,他的字有功底、有法度,專業人士頗為欣賞;同時,他的書法不怪不憎,結體漂亮,線條流美,很受大眾和市場的歡迎。
——李立(已故全國著名金石書畫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5、胡有德書法有他個人的風格,這種風格是建立在他對傳統基本功的把握之上。他對歷代的法帖下過很深的工夫,在書法實踐中還能自出新意,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所以我在他的一次個人展覽上為之題詞:“領異標新”。
——楊炳南(著名書法家、湖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
![]()
6、胡有德的草書在湖南中青年當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將黃庭堅、王羲之、王鐸、懷素的筆意滲透到他的草書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加上他對草書的酷愛、用功之勤奮,假以時日,定能在全國書法界大顯身手。
——王友智(著名書法家、長沙理工大學教授)
![]()
7、從書品看人品,書如其人。胡有德的書法好,人品也好。作為一個頗具水平的中青年書法家,他總是在很多場合贊揚別人的書法,自己則很低調、很謙虛,他將“文人相輕”變成了“文人相親”,這一點很值得大家學習,我喜歡他!
——劉振濤(著名書法家、湖南文史館館員)
![]()
8、胡有德最推崇我的鄉賢黃庭堅的書法,在書法實踐中,他也對黃體心追手摹、遺貌取神,其用筆善藏鋒而抑揚頓挫,逆入平出,會鋒藏穎,無平不波,變化豐富。
他的很多行草書都有著黃體“戰筆”寫成的意趣。筆勢飄動,儀態雋逸,縱橫奇崛,沉著痛快,疾而不速,留而不滯,把靜與動的美,揉合得渾然一體。
在字的結構上,胡有德也吸收了山谷書法的諸多特點:中宮緊收,向外輻射,縱伸橫逸,勢若飛動,如長槍大戟,氣魄宏偉,一幅之中,不拘一格,有顧右,有傾左,有的欹而若正,有的正而若欹,這往往以他突出的主筆為轉移,使得結體活潑跳蕩,意趣橫溢。
——熊燦亭(書畫家、書法評論家)
![]()
胡有德論書法十大關系
習書三十余載,寒來暑往,筆耕不輟。雖未成大學。卻也有所感悟。現錄之,以見教于同道、方家。
![]()
一、寫字與練字
寫字與練字,二者都是用筆寫,然效果大不一樣。
寫字乃信手而為,率性而為,無拘無束,信馬由韁。在寫字的過程中,一些與生俱來的、固有的不良習慣也展露無遺。
練字則不同,它是有意識、有目的的寫,力圖改變先天和后天在書寫過程中生成的不良習慣,以形成正確的、良好的、科學的書寫方法。
有的人練字不甚得法,習書多年,而收效甚微,原來他(她)不是在“練”,是在“寫”。
![]()
二、臨帖與創作
任何人習書都要有個臨帖的過程,而且要臨帖不止,不得間斷。臨帖,要貫穿習書的全過程。
臨帖要臨名家、名碑、名帖,臨帖的過程就是琢磨名家書寫名碑名帖的技巧、方法和本質規律的過程,使自己在學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盡快地把前人的經驗“拿來”,為我所用,為我所有。
無論是“面臨”還是“背臨”,都要盡量發掘所臨碑帖的特點,并把這種特點融入到自己的運筆過程中,使之變成自己的手法。
創作是把在臨帖過程中所掌握的技巧與自己的個性相結合,讓情感、筆法、墨色、個性盡情喧瀉在宣紙上。
創作不是臨帖,創作也不是信手而為的張揚,創作是一個將臨帖過程中形成的科學的、正確的筆法與書家自己固有個性中的優美特質進行有機融合的書寫過程。
只展現臨帖中所形成的筆法,這不叫創作;完全拋開通過臨帖所學到的東西,讓自己的手性赤裸裸的展現,這也不是創作。
![]()
三、天分與勤奮
書法是一門天分很高的藝術,具有很強的遺傳性。
有的人先天手性好,會寫字,其祖父、父親擅長書法,他也從其祖父、父親。
天分高的人練字,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悟出書法的真諦,書寫起來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如魚得水,事半功倍。
而天分不高的人練字,往往很難得書法真道,縱然努力,若不得法,也收效甚微,有時甚至事倍功半。
天分不高的人若非常勤奮,雖不說能達到很高的境界,但還是可以把字寫好;而且隨著用功的加深,對書法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天分”也會越來越高。
天分高的人而不勤奮,那只會導致停滯不前,久而久之,他的書法天分也在慢慢地減低和削弱。
只有將天分與勤奮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造就一代書法大家。
![]()
四、苦練與巧練
書法是要練的,讀帖、臨帖就是很好的“練”。
練書法也是要講究技巧的,沒有方法的練是信筆涂鴉,不叫練。
有的人練字可謂勤矣,堅持每天練,每天寫幾百上千字,一年下來耗費了不知多少刀宣紙多少瓶墨水,寫壞了不知多少支毛筆,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寒暑不易,可將自己的字前后對照一下,收效不大。
有的人并未經常臨池,只是興致一來,就提筆練字,雖時斷時續,然進步頗快。
這就是練字中“巧 ”的問題。
巧練就是要針對自己的特點去練,在動手動筆的時候也要用心用腦,要加以分析,要善于總結,并從中找到本質規律。將書法規律性的東西化為己有,使之成為自己的書寫“習慣”。
巧練就是理解地去練,苦練就是機械地呆板地教條地去練。
![]()
五、筆力與壓力
書法上有力透紙背一說,說明書法的線條勁健,骨筋有力,給人以穿透紙背的感覺。
有的人對筆力不甚了了,認為書寫時用力大,筆力就大就強。于是我們就經??吹接械娜藭鴮憰r摩拳擦掌,赤膊上陣,有一種大干一場的架式。下筆時,使勁將手中的筆壓住紙,似乎用力越大,筆力越勁。
若如此,腰圓膀粗者和武術運動員的書法就最有筆力了,別說什么力透紙背,力破宣紙我看也是小菜一碟。
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筆力是指書寫中線條的力度,線條的力度是通過運筆的技巧顯現出來的。
有的人信筆自如,看似隨意,而線條遒勁;有的人使勁用力,可線條柔弱。
書法線條的力度與用力的大小不成正比。
![]()
六、傳統與現代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傳統的碑帖精彩紛呈,經典佳作不勝枚舉。
學書法就要從傳統中來,師傳統、師造化,歷史上任何一個書法大家,都有一個先浸淫傳統,然后再緊跟時代、張揚個性的過程。
強調傳統,就是強調基本功,傳統的東西愈多,基本功就愈扎實。
就像砌房子一樣,基石牢固,再在上面雕梁畫棟,就給人以穩健、耐看的感覺;基石若不牢固,雕得再好,畫得再好,也給人搖搖欲墜的視象。
有的人忽視傳統,甚至拋開傳統而信手涂鴉,把他們古怪的隨手的筆法視為現代,這是一種揠苗助長的做法,也是一種掩耳盜鈴式的行為。
![]()
七、繼承與創新
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一個練的過程,練的過程就是繼承,繼承古代大家的好的東西,然后為我所用,并在創作中充分展示。
繼承和創新是一種因果關系,有繼承才有創新。繼承得充分,創新也就有了足夠的資本與動力。只有繼承,沒有創新,就會墨守陳規,缺乏朝氣,也就沒有生命力。離開繼承談創新,創新也就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是空中樓閣。
有的人練不了幾天字就要創新,這種創新是創而不新,是與書法的本質規律相違背的,也不可能得到業界和社會的認可。只有在充分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才能創新,才能夠由量變到質變。
就像人走路一樣,還未走穩就想跑步,那注定是要摔跤的。摔壞了腿,恐怕以后連路也走不穩了。
![]()
八、筆跡與風格
筆跡就是一個人在書寫時自然流露的筆法,也就是一個人的手性。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筆跡,全國13億人,有13億種筆跡,只不過有些人的筆跡相近、相同、相似罷了。
書法風格則是一個人在學書、習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書法本質規律又被大眾認可的特性,這種特性吸納了個人筆跡中的“長處”,更有練書過程中從歷代大家中“拿來”的“長處”,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書法風格的形成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漫長的過程,它與學書者的藝術天資和勤學苦練有關,也與人的成長歷程和發展軌跡有關。
個人風格的形成一般在中年以后,甚至老年。中年以前,人的可塑性強,書寫的風格也在不斷地求新求變,在求新求變中走向穩定和成熟。
我們常常聽到某某說自己的書法頗具風格,他的理由是:他寫的這種字其他人無法模仿。
這是個非常可笑的話題。
因為他正是把自己的筆跡看成風格了,而這種筆跡往往正是他拙劣的一面,正像一個丑女說她長得很有特色一樣。
![]()
九、學養與書法
書法是一門線條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學問,僅僅把書法看成是線條藝術是學不好書法的,更難以抓住書法的本質。把它當作一門學問來對待,才能真正理解書法的內涵。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就書法本身而言,它也有讓人鉆研不透的東西,更何況書法與文字緊密相聯,因而,它又是一門文字學。
自古至今,寫得一手好字的可謂多矣,而真正成為書法大家、傳承后代、流芳百世者可謂少矣。知識淺薄者只能謂之寫字,淪為書匠,所寫之字單薄、粗淺、媚俗,甚至拙劣。
而學養深厚者不僅用手用眼來寫,更是用心用情來寫,他們寫字,是情感的喧瀉和知識、才華、學養、品質的融合。
所謂功夫在書外說的就是這一層意思,是書法中的至高境界。
![]()
十、書品與人品
練字有書品,為藝有藝品,做人有人品。
就書法本身而言,一幅作品的好壞,就要看這幅作品的格調、氣韻。格調高,則書品高,謂之雅;格調不高,則書品不高,謂之俗。
書法是一個人知識、學問、性情、涵養、品質的綜合體現,有的人字寫得不錯,但人品欠佳,那么他書法中所散發出來的氣息也能叫人覺察出其中的味道來。
品質好的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叫人百看不厭,產生共鳴,書如其人,闡述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