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華志愿者雜志 訊(記者:許順喜 攝影:楊紅霞)他自幼磨練學習、研究中國漢字文化30余年,一直把書法藝術作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不管事業有多繁重,都會擠出時間,臨池不輟;他把書法當作一種心境的調劑師,可以像音樂一樣,伴隨著豐富的心情點滴于紙間,像山泉水一樣,流溢成豐富的線條,他就是我國著名青年書法家張振威。
書法家張振威書法作品 信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中華眾多姓氏均源于此。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保存著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20多處。一代名相孫叔敖、開漳圣王陳元光、治閩功臣王審知、大史學家司馬光、中原碩儒馬祖常、文壇領袖何景明、植物學家吳其浚等都誕生在信陽。張振威就出生于此地,由于受當地文化的熏陶,他自幼就研習書法。后雖成為北京恒鄂服飾公司董事長,但依然是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的研習各種書體。 “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書法家不是寫字匠,要講究靈氣。靈氣主要屬于先天秉賦,與生俱來。有靈氣才有特異的氣質,易得神來之筆,依葫蘆畫瓢,那不叫書法,只能說是寫字。書法要想很好地發展,必需“繼承傳統,鼓勵創新,展示個性,風格多樣”。“繼承傳統”它是根本,“鼓勵創新”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沒有傳統,創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咱們現在的創新跟過去的傳統不一樣。有創新還要有自己的個性,自然就是風格多樣。這也體現了咱們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這樣的話中國書法才是有活力的,才可持續發展。”張振威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書法家張振威書法作品 張振威對藝術的追求,不是玩物消遣,更非沽名釣譽。他把自己絕大部分的時間用在了書法研習上,有人對他如此癡心入迷感到困惑,對此,他的感觸是:“書之道,破寂寞,忘寵辱,釋操心”。甘于簡靜,寫字養練,堅持把書法研習作為一種生活和人格修養的方式,一種感情藝術和慰藉心靈的手段。多年來他一直勤于治學,凡文史、詩詞、金石、美學等均有涉獵,廣收博采,厚積薄發。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不視自己的書藝為“陽春白雪”,而是充分利用一技之長服務社會,謳歌時代。 張振威經多年研墨臨帖,書藝益進,現已享譽遠近,跨入了書法名家行列。觀其作品,筆墨酣暢,表現淋漓,線條變換如山澗飛瀑,筆勢跌宕似行云流水,氣勢雄渾質樸而挺秀靈動,蒼澀老辣又勁健峻麗,其布局也精練有致,且自然成趣,在當今名利浮躁的書法界,實屬可貴,體現出他難得的人文情懷、藝術氣質和審美情趣。
書法家張振威書法作品 在張振威先生書法藝術不斷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親朋好友就書法愛好者向他求字,于是他起了屬于自己的名號:“金相玉振-威鳳祥麟”。當記者問及他起這個名號的含義時,張振威說:“中國書法史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綿延不絕,博大精深。我當初沒想那么多,只是想把這門傳統藝術繼承弘揚下去,讓中國的書法威振四海,祥麟九州”。 不知是巧合還是緣分,當記者查閱關于“金相玉振-威鳳祥麟”的解釋時,南朝·梁·蕭統《文選》序中曾描述:“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話,辯士之端,冰釋泉涌,金相玉振。”形容人相貌端美。同“金相玉質”。《宋書·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獲威風。”《宋史·樂志一》:“九年,嵐州獻祥麟。”麒麟和鳳凰,古代傳說是吉祥的象征,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后者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通過古人的描述,結合現實中的張振威,他既是書法家又是成功的企業家,人還長的帥,可謂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此時此刻,記者覺得,“金相玉振-威鳳祥麟”非他莫屬。
書法家張振威書法作品 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電視臺書畫院院長、我國著名書法家朱時華談及張振威時說:“振威先生是我的老鄉,也是我多年摯友,他是當代中青年書法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為人謙虛細膩,書風高古典雅、他善于學習和思考,在書法創作和審美理念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見解。他繼承了中國文人的優秀傳統,將書法藝術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書法藝術彌漫著特有的文化氣息,在當代書壇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的書法和繪畫藝術的進步和發展,同樣需要和呼喚具有時代精神的藝術家。張振威先生具有一種植根傳統、師古不泥、不懈追求、勇于不斷改造自己求新求變的精神,更有一種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時刻用自己的書法藝術傳承著文化精神,給與社會更多的美好和期望,永遠給人們一種美的感覺。
書法家張振威書法作品 “振威的書法具有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技藝道的綜合素質,四體兼善。他的隸書古奧清奇醇厚飄逸,具有時代見識的創新。其行草書:矯健姿肆中規遵矩。篆書:筆沉墨實、樸茂俊美。楷書:宗顏真卿和魏碑,獨成格調。評者謂其任何一種書法“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都足以博得賞音的贊嘆。他的書法是“用心靈、用感情、用熱血澆灌的“精神圖騰”是“卓犖不群”的獨具風格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我國著名書法家沈麗洲女士看其作品后評價說。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支毛筆,負載起了千年的歷史重托,記載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宣紙上留下的一點一橫、一撇一捺都變幻無窮,點線的奇妙組合,使得空間形式無限擴展。在當今社會信息化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已經具有了根本的改變。書法甚至不再是每個學生的必修之課。但張振威仍能保持一種以書法形式為藝術追求來弘揚中國文化,這足以說明了他對書法飽含的深情和愛戴,以筆墨丹青的藝術形式頌揚時代,為中華民族文化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張振威:1969年生于河南信陽,定居北京。現任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書畫協會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電視臺書畫院副院長、國家老干部書畫院會員、北京恒鄂公司董事長、鄂爾多斯品牌男裝華北地區一級經銷商、恒源祥品牌北京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