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 上個周末去濟南參加書畫博覽會開幕式,見到了魯迅美術學院的張暉教授,那天的他依然保持著一貫地穿衣風格:淺色褲子搭深色上衣,大老遠就揮手向我們走來,笑容在明媚的陽光下格外燦爛。 開幕式結束,我們一起去欣賞他帶來參展的竹畫,四幅作品分別表現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狀態,春天的萌動生機、夏季的郁郁蔥蔥、秋天的凌亂蕭瑟、冬日的凜冽孤寂,單調的竹子在他筆下變得飽滿鮮活。
獨對新竹韻 偌大的展廳里,能長時間留住觀眾匆忙腳步的作品并不多見,但張暉教授的作品前卻一直聚集著不少圍觀者,很多人看過都說這畫的不是竹,而是人啊。曾幾何時,像梅蘭竹菊這樣經典題材的國畫被高高供起,越來越陽春白雪,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都不自覺搖頭:看不懂!但國畫不是古董,是更有文化底蘊的藝術,國畫不是難懂,而是你看到的好作品太少。 例如張暉教授的作品,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小學孩童,他們也許講不出多么精彩的點評,但他們知道,這幅畫是好的,耐看!舒服!真的美,他們看懂了。 那么你一定好奇,張暉這樣一位在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教學二十多年的教授,如何讓自己的國畫如此接地氣?藝術之外的張暉,又是怎樣的一個人?今天我就來告訴你,一個你所不知道的張暉。
風篁成韻 采訪的房間有一扇很大的窗,隔著玻璃可以聽到窗外竹葉被風吹過的沙沙聲,一開始還有些鏡頭恐懼癥的張暉,被問到國畫創作時,立馬手舞足蹈地像個拿到最愛玩具的孩子,講到近代齊白石、潘天壽、黃賓虹這些大師的作品時,他驚嘆:他們的作品那怎一個爽字了得!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收獲,越看越愛! 這輩子唯一讓他永不厭煩的事就是欣賞大師畫作,說這話時張暉的眼中升起一團火,那么炙熱,像要洞穿時光去一睹那些曠世之作的誕生! 從下午一點開始,我們將張暉的從藝經歷一點點挖掘出來,從小時候的藝術啟蒙到因畫連環畫而與藝術結緣,再到他在魯美的從藝生涯。如果只用一句話來總結,我的感受是:張暉藝術成就的取得,其實都源自一份純碎而執著的熱愛。
嚴韻之節 畫連環畫“小人書”入行時,他還對藝術的概念懵懵懂懂。小小年紀只知畫一幅插畫就能賣30塊錢,而這可是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既媵斞该佬g學院后,張暉慢慢開始走入國畫的世界,那一幅幅初看平淡,但越看越引人入勝的畫作,簡直韻味無窮!他說這種魅力讓他“震撼到五體投地”。 如今的國人,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卻看不懂中國最美的國畫,所以他把弘揚傳統國畫藝術當做一生的責任。遇到我們這樣的外行人,他總忍不住要將自己對國畫的理解盡可能地給我們多講一些,他說現在太多人看畫只停留在漂不漂亮、像不像這樣的低級標準上,不知道國畫的精髓是創作者個人意識的表達。
雨霽 他指著桌上的一個瓶子,說:“一個普普通通的瓶子,我畫出來的絕對不會和別人一樣。人人喊打的老鼠,到了齊白石的筆下為什么就那么招人喜歡?”畫國畫不是讓你變成一臺相機,是給你一個表達自我的窗口。再精準的寫實也不過是世界的鏡像,一個干癟沒有靈魂的軀殼,而好的寫意作品就是一個跟著韻律在舞動著身姿、有血有肉的人。 張暉說,領略了國畫之美,其他類型風格的繪畫藝術就再也入不了他的眼了。看畫如看人,用他的話來形容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一眼萬年,愛上了國畫,那就是一輩子的事。
春夏秋冬 藝術之外,張暉都在做什么呢? 很多畫家成名后都忙于應酬各種社會活動,但張暉卻有點例外,他在享受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喜歡美食,和他同桌共餐時,從干啤、扎啤、鮮啤、生啤的口感差異,到哪一家的哪一種啤酒最好喝,甚至到每一種啤酒的冷藏溫度、保存期限,他都講地頭頭是道。如果不是事先認識,你肯定以為自己遇到的是位美食行家。
但得心閑到處閑 他從不放過品嘗新鮮美食的機會,這次來山東特地點了一道從沒吃過的油炸知了龜(美名:油炸金蟬),據說東北沒有這種食用昆蟲,張暉教授吃過后贊不絕口,和大伙來了一場關于知了的大討論,當得知這就是夏天在樹上吱吱叫地知了時,他情不自禁地哼了起來:“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驚艷全場:張教授居然會唱羅大佑的《童年》! 他卻擺擺手糾正我們:“知道嗎?這首歌的原唱其實是朱明瑛。”頓了頓,他又說:“以前火遍全國的神曲《小蘋果》,你們都聽過吧?那首曲子改編自俄羅斯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我們習慣了活在自己的國度,那看似理所當然的東西,放到更大的視野空間中再看,竟然都面目全非了。
樂和圖 因為在海內外多次辦展或去各地寫生的緣故,張暉去過太多我們旅行愿望清單上的城市,比如法國巴黎、日本東京、俄羅斯愛丁堡等等。當我們整天叫嚷著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卻遲遲邁不出第一步時,張暉已去過你夢想的地方,并用自己的筆墨將他對大千世界的理解表達給你看。 和他吃完一頓飯,你的胃是飽的,耳朵也是飽的,甚至心靈也被填滿。我們一生會遇到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人,可唯獨,有趣的人太難遇到。曾以為畫家們的世界是簡單無趣的,給他一支筆一張紙,他的整個世界就“嗶”地一下和周圍完全屏蔽,什么都不重要了,但張暉的生活是豐盈的,他熱愛畫畫,也不忘享受生活。和這樣有趣的人在一起,就像被溫暖的太陽照耀,激勵著我們將平淡的日子過出有趣的味道。
大利圖 對張暉教授來說,繪畫和生活是一體的,都是靈魂對這個世界的折射。終于明白為何他的作品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鳴,他的畫里有他對生活的態度,畫里有傳統的高雅古意,還有尋常生活的煙火氣,一個真正懂生活的畫家才能畫出人人看得懂的國畫。 張暉簡介張暉,1986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同年攻讀魯美碩士研究生,198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專攻大寫意花鳥畫,擅畫蘭、竹、猴、豬、鴨等?,F為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沈陽文史館研究員。 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美展并獲獎,連環畫《駝峰上的愛》獲七屆全國美展銀獎;數百幅作品及多篇學術文章發表于國家級專業書刊;《張暉作品集》、《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集·張暉》、《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張暉花鳥畫作品精選》等八部個人畫集及多部主編、參編教材先后出版;在法國巴黎、煙臺畫院、遼寧博物館、北京榮寶齋大廈、俄羅斯托姆斯克、日本東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和多次在全國范圍內招生舉辦張暉寫意花鳥畫高研班;數十幅作品被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中外美術學院和美術館等文博機構收藏。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