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華發展報道網 訊:對于生態這個詞匯也許大家不陌生,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在大家有意無意的交談中聽到的頻率不在少數。生態百度這樣解釋:生態一詞,現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狀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生態(Eco-)一詞源于古希臘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們的環境。簡單的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生態的產生最早也是從研究生物個體而開始的,“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也越來越廣,人們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或許這近20年來一直從事食品行業的相關工作,尤其是這兩年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在機緣巧合時候觸到了生態農業這個領域,從一開始的關注到身臨其境對我頗有感受。做為一名職業策劃人一名在這一領域的新兵以前總給別人出謀劃策,今天我俯下身子認認真真的聆聽和學習相關生態方面的學問。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個傳統而富有生命力的產業,如同冉冉升起的太陽光芒四射催生出大農業的全新面貌。
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來,食品安全危害事件曝光頻繁,從“毒韭菜”到“鎘大米”再到“毒生姜”,從“蘇丹紅”到“工業用鹽”再到“農藥殘留”,食品安全話題已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關注。
根據2016年4月1日發布的《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2015年全國食物中毒事件情況的通報》(國衛辦應急發〔2016〕5號),2015年全年共發生食物中毒事件169起,其中中毒5926人,死亡121人,平均每2天就發生一起食品中毒事故,全年因各種食品安全事件導致經濟損失近500億元。而那些為了牟利而生產的各種“黑心食品”,我們有可能消費過。
面對日益升溫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國主要領導人紛紛做出重要批示:在2016年1月28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張高麗主持召開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就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同時也認真學習了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批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之責。堅持黨政同責、標本兼治,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和制度,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李克強總理批示,堅定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快健全從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層的權威監管體系,落實最嚴格的全程監管制度,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016年4月27日,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6〕30號)強調:突出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違法嚴懲、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監管體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大生態、大健康、大農業
據中國食品安全社會共享共治促進工程辦公室執行主任兼秘書長候德成介紹:黨中央和國務院今年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其中提出的十項戰略任務之中,第三項戰略任務就是:發展生態綠色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技術,確保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北京中農優生態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為例他們開發的ZSZJ—中農優生態綠色高效安全種植成套技術(以下簡稱ZSZJ技術),通過大幅減施化肥、農藥、合理調控生態系統,可實現“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目標——農業高產、優質、農產品安全(零農殘)可持續和環境保護等指標,符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方向,滿足《綱要》 “生態綠色高效安全的現代農業技術”要求。
候德成秘書長說: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5月29日所提出的關于針對食品安全問題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指示。食品安全共治辦本著“共享安全食品、共治食品安全”的原則,下大力氣抓好“安全食材”這個食品安全的源頭,并計劃在2016年至2020年五年期間,著力打造中國食品安全的科研創新體系、產銷體系﹝“兩個體系”﹞和中國食品安全的監督保障機制、大數據決策機制、資源共享機制和優勝劣汰機制﹝“四個機制”﹞,努力打造一個為食品行業和廣大消費者全方位服務的優質高效平臺,取得中國食品安全社會共享共治第一階段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夢晶)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