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藤椒產業園騰椒果實累累 ![]() 上圖:部分精深加工藤椒產業產品 中國傳媒聯盟 訊(特約記者 趙銀熙 文/圖)5月29日,由綿陽市委宣傳部組織各級駐綿和綿陽本地市級主流新聞媒體開展的走基層大采訪活動,走進百萬人口大縣三臺縣。記者在實地采訪中耳聞目睹了三臺縣藤椒產業的大發展和給農民增收致富帶來的大實惠。到2020年,在原5.15萬畝的基礎上,新發展成片藤椒基地15萬畝,輻射帶動(零星栽植)10萬畝,全縣藤椒種植總面積達到30萬畝;以精深加工為重點,建成藤椒產品加工企業集群,把三臺建成四川一流、全國領先的藤椒標準化種植基地、產品研發加工、物流集散中心,打響“三臺藤椒”品牌;到2020年,藤椒產業實現總產值50億元,農民人均從藤椒產業上獲得收入達到2000元,使藤椒產業成為三臺縣農民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主導產業。 藤椒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身。三臺縣于2012年引種藤椒,經過幾年努力藤椒產業得到較快發展,2016年全縣藤椒種植面積達到5.15萬畝。2017年以來,三臺縣委縣政府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以實施四川省現代林業示范縣建設為契機,將藤椒確定為全縣“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整合資源、集中發力,使三臺藤椒在規模、品質、品牌等方面實現了快速發展。2017年,全縣新發展藤椒6.15萬畝,到目前總規模已達到11萬畝以上,涉及全縣42個鎮鄉、210個村;建成5000畝以上基地4個、2000畝以上基地8個、1000畝以上基地20 個、500畝以上基地35個;發展藤椒龍頭企業2家、藤椒專業合作社88家、家庭林場15家。省級林產業龍頭企業四川梓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投入資金7000余萬元,以三臺縣蘆溪鎮五柏村為核心區域,建成占地5000余畝的三臺藤椒產業示范園,成為四川農業大學試驗基地、國家林業標準化示范園區。 在發展藤椒主導產業過程中,三臺縣堅持“政府引導、龍頭帶動、農民主體”原則,突出“基地建設”“精深加工”“三產融合”“品牌創建”“技術研發”“物流銷售”等重點領域,推行“龍頭企業+專合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四川梓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為龍頭,組建專業合作組織,建立產業基地,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帶領農戶發展藤椒產業,特別是結合脫貧攻堅大會戰,堅持產業項目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探索“公司+基地+貧困戶”等發展模式,組織引導貧困村、貧困戶通過發展藤椒產業,達到增收致富、脫貧奔康的目的。截至2017年,全縣藤椒發展涉及59個貧困村、9346戶、28571人,為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至2000元。 為進一步開發藤椒食用、藥用價值和產品開發,2017年三臺縣梓州集團在省林業廳、省中醫院管理局的指導下,與四川農業大學、省林科院等8家科研院所和高校,成立了“綿陽森康藤椒產業技術研究院”。承辦了省中醫藥管理局召開的藤椒藥用價值研討會,在著力對互聯網+物聯網雙結合的大數據預警系統開發、藤椒油地方質量標準、規范化標準化優質豐產栽培技術開發等研究的同時,開始按“大中藥、全產業鏈模式”,重點對藤椒的藥材資源、藤椒飲片質量標準、日化品等多元多級產品進行綜合開發。 在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支持下,2018年6月三臺縣按出口歐盟標準建設的“四川圣菲倫食品公司”即將投產,利用“空氣能熱泵除濕干燥技術”“熱能循環利用二次升溫低溫萃取技術”“生物滅酶速凍保鮮技術”,形成年產藤椒系列產品1510噸加工能力,工藝技術及產品具有穩定、高效、節能、環保和高附加值的特性,整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