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3年,在中央新班子的腳步聲中,在共和國的新脈動中,在老百姓的新期待中,在全世界的新關注中,中國穩(wěn)健而迅猛地前行。本報今起推出“2013這一年”系列報道,與海內外讀者一起回望這不平凡的一年。 從去年11月15日習近平等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式履新,到今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正式公布,整整一年。 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無疑是近些年中共黨內最為重要的兩次會議。一個是主要關于“人”的會,即研究“新老交替”;一個是主要關于“事”的會,即謀劃“全面改革”。辦好中國的事,一靠人,二靠做事。 回望即將過去的這一年,看看有哪些地方留下了中央新班子的腳印,有哪些事情進入了新班子的視野,不僅可以看清最高領導層的執(zhí)政思路,還可窺見中國未來5年乃至10年的發(fā)展方向和路徑。 邁向民眾,釋放“溫度” 新班子的腳步走到民眾身邊。在面對人民群眾時,他們的目光充滿了“溫度”。 無論是今年元旦前夕,履新才一個半月的習近平總書記驅車來到太行山貧困縣——河北阜平,看到一家農戶孩子時的目光,還是今年4月9日,他在海南考察,戴上黎族群眾遞上的斗笠時的目光,抑或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他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遇到一位老人問他“怎么稱呼您”,他看著大姐時的目光,都是充滿“溫度”。 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等領導人同樣來到民眾身邊,用充滿“溫度”的目光與群眾交流。有分析認為,中央新班子用實實在在的腳步走近群眾,其背后折射的是共產黨人執(zhí)政為民的本色,反映出共產黨人永不忘記自己的執(zhí)政根基。 邁向變革,著眼“深度” 新班子的腳步邁向更深遠的變革。在面對組織、宣傳、改革、外交等國家治理課題時,他們的目光充滿了“深度”。 在今年6月份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緊扣新時期“新的歷史特點”這個重要概念,強調“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他提出“好干部”標準的時代內涵,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 在今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提出了“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重要觀點。 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啟了“五位一體”全景式改革。 此外,在外交方面,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全方位推進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發(fā)展中國家外交和多邊外交等。尤其是精心謀劃,把俄羅斯作為推動外交開局的第一站,無不隱藏著領導層深邃的外交哲學。 邁向險灘,凸顯“硬度” 新班子的腳步邁向險灘。在面對中國的內政外交難題時,他們的目光充滿了“硬度”。 在面對“四風”時,中央果斷推出“八項新規(guī)”,啟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中央領導層看來,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正氣上不來、邪氣壓不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遲早會出大問題。 在面對貪腐時,習近平果斷發(fā)出“老虎”、“蒼蠅”一起打的誓言,掀起了一股反腐新風。十八大后已有10余名省部級“大老虎”先后落馬,其中包括1名中央委員和2名候補委員,這表明此次反腐絕不是空洞的政治姿態(tài)。 在面對轉型難題時,領導層果斷亮劍,發(f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強烈信號。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調研便去了廣東。在中央領導的認知中,領導我們這樣前無古人、世所罕見的偉大事業(yè),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 邁出從容,彰顯“氣度” 新班子的腳步邁出了從容。無論在外交舞臺上,還是在對內治理上,他們的目光充滿了自信,彰顯了“氣度”。 在與世界領袖們談笑風生時,他們顯現(xiàn)出大國風采,坦然而自信。一年來,習近平、李克強等領導人一系列密集高效的外交行動——不論是出訪展現(xiàn)出的個人魅力,還是國際峰會平臺上傳達出的自信——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對內治理方面,無論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提出,還是“兩個一百年”目標一定要實現(xiàn)的宣示,抑或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空前改革計劃,都顯示出大國領導人的執(zhí)政自信、治理自信。 “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莊重宣言,也正是來源于這份自信。 新班子的腳步在哪里,目光在哪里,世界的焦點就在哪里。他們的腳步所向,視線所及,必將促成一國的變化,必將影響一國民眾,乃至世界。(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