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理工大學機控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
正值建黨九十八周年,淳安縣跟隨黨的步伐,在譜寫青山綠水篇章的同時,正逐步加大對紅色資源的挖掘和保護力度,力爭使紅色旅游發展成為振興鄉村、發展鄉村的有力“撬桿”。為接下“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的接力棒,浙江理工大學機控學院學生會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于7月1日奔赴淳安縣中洲鎮南莊村進行了為期5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期間,實踐團隊重走長征路、回歸紅色故里,實地感受了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紅色精神,也走進村民家中了解了村莊民宿產業以及水果產業的現狀,深入了解了村莊新興產業的發展狀況。
從前的南莊村是一個地域偏僻、人煙稀少的小村莊,村支書汪華北放棄城市的優越生活,毅然回到家鄉,帶領村民“白手起家”,落實浙江省“三改一拆”政策,通過學習各地新農村建設經驗,尋找出路——從南莊村的村容村貌著手,拓寬馬路、種植綠化,同時修繕紅色遺址,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村莊的文化、地域優勢,通過紅色旅游產業帶動村民共同開發特色民宿和果蔬農產品種植。如今的南莊村搖身成為了鄉村扶貧改造的優良典范,還獲得了“中國優秀美麗鄉村”的榮譽。
紅色文化源遠流長,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南莊村保留了紅軍長征路的原貌,守護著這段崢嶸歲月。實踐隊就從這段紅軍路紅軍路開始,緬懷先烈,更感激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長征路的另一端是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和戰地醫院遺址。1934年7月初,為了調動和牽制敵人,減輕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圍剿的壓力,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部隊實施戰略轉移,同時為了北上抗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肩負著黨和人民賦予的重大歷史使命。深入國民黨統治區,歷時6個多月,行程5000余里,浴血奮戰,英勇斗爭。牽制了十幾萬國民黨軍隊,策應了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主力部隊的戰略大轉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壯舉,推動了抗日運動的發展,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影響。為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和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在紀念館里,隊員們重溫了方志敏、粟裕等人的抗日事跡,革命烈士們艱苦的生活條件、壯烈犧牲的抗日事跡、頑強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無一不使隊員們肅然起敬,立志做革命精神的傳承人和踐行者。
為踐行革命精神,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充分利用短暫的時間實踐,開展紅色主題鄉村支教、文藝匯演、老黨員走訪等活動,做紅色文化的傳承人、傳播者,以此向建黨九十八周年獻禮。紅色文化深邃而高昂,值得后人不斷探尋與弘揚,實踐團隊也不會就此止步,隊員們將繼續尋訪紅色故事、探訪紅色基地,為紅色基因的傳承注入新鮮血液。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