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亮”黔北同步小康夢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商網貴州 訊:(鄭小紅)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到過遵義市的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兩年時間過去,如今這里變得更加美麗富裕,到處花果飄香。城里人絡繹不絕來這里休閑、拍婚紗照、享受農家樂。 花茂村的群眾都說,過去“荒茅田”點不亮的“南瓜花”,變成美麗富裕的新農村,鄉親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燦爛的笑臉是農村實施“小康電”點亮的。 脫貧攻堅,電力先行。“十二五”期間,遵義供電局10千伏及以下“小康電”建設投資34.9億元。農網供電可靠性由2010年的99.1%提升至2015年的99.48%,綜合電壓合格率由84.63%提升至92.53%,用戶年均停電時間從78小時減少至45小時。 “十三五”時期,規劃投資31.51億元用于10千伏及以下“小康電”建設。預計到2020年,供電可靠性由2015年的99.48%提升至99.85%,綜合電壓合格率由92.53%提升至97.3%,用戶年均停電時間從45小時減少至13.5小時。 這一組組數據顯示,遵義供電局在充分發揮電力行業優勢,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鋒隊路上,奮勇向前。
致力鄉村展新顏
9月6日,民化鎮豐壩村10千伏民豐線豐壩6號公變支線新建工程現場,土城供電所員工有序地架設線路及設備(鄭正 攝) 走進占地300畝的播州區花茂九豐農業園,大棚里整齊排列著巨型南瓜、晶瑩剔透的翡翠辣椒享有“一簾幽夢”美譽的錦屏藤……引來不少城市人休閑參觀。九豐農業園公司經理馮樹珍介紹,園區用電設施幾乎一刻也離不開電。談及供電服務,馮樹珍給記者講了一件事。今年5月初,園區室外空氣開關因雷擊出現故障,導致園內全部停電,電力搶修人員幾分鐘就趕到現場,一直忙到凌晨兩點恢復供電才離開,保障了園內的果蔬安全。 從事陶藝經營的農民母先才告訴記者,花茂村安裝了動力電,2016年初,他就購買了一臺15千瓦的電窯爐,取代了過去用煤和木材燒窯了,一爐可以燒產值1000元左右的工藝品。 “2014年接入動力電前,我們一年的收入在四五萬元,現如今,年收入超過了20萬元。” 有了電力的堅實保障,近兩年,花茂村新增農家樂27家、鄉村旅館42家、特色小吃店28家,村民坐在家門口就可以賺錢,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已成為花茂村的支柱產業。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已由2014年的8000元升至2016年的14119元。 據介紹,自2012年以來,遵義供電局在花茂村共投入“小康電”建設資金615.17萬元,新建10千伏線路14.73千米,改造低壓線路21.98千米,新增和增容配變4臺、容量1030千伏安。 今年7月,務川縣石朝鄉大漆村黃花進入收獲季節,合作社的黃花加工廠正在為用電的事犯愁,務川供電局通過“村電共建”點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與合作社聯系,立即投入12萬元資金對丫口變壓器進行增容,架設400伏線路350米,徹底解決了黃花加工廠用電需求,現在每天能加工黃花400斤,看著源源不斷的黃花產出,村民們笑開了顏。 截至目前,遵義供電局全面完成了2017年第一批“中心村”電網建設項目,更換、新裝配變740臺,惠及群眾近5萬戶。 “通過‘小康電’建設,有效解決了局部地區供電能力不足、電壓質量較差、低壓接戶線故障較多和表計老化等供電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遵義供電局計劃發展部主任李飛如是說。 帶著責任真扶貧 遵義供電局在積極推進電力扶貧的同時,把結對幫扶、駐村幫扶、公益幫扶落到了實處,著力選派6名精兵強將到定點幫扶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 53歲的黨員蘇遠清派駐綏陽縣傘水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兩年的時間,他想盡辦法辦實事,積極爭取縣市兩級資金92萬元改善村容村貌,為村里安裝上了20盞價值7萬多元的太陽能路燈,爭取到了產業項目補助資金45萬元,苦口婆心地動員中藥材種植老板,返鄉投資300萬元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極大提升了村民的脫貧信心。項目落成后,村民自發擺了長桌宴感謝他,駐村時間結束時,村民“集體請愿”硬把他挽留了下來。 近年來,遵義供電局及下屬13家縣局共結對幫扶貧困村16個,幫扶貧困戶950戶3836人, 322名干部職工“一對一”結對幫扶495戶貧困戶,幫助455戶貧困戶、1604人脫貧。
遵義供電局緊盯幫扶貧困村群眾需求,新建29個“村電共建”精品示范點,進一步搭建供電企業與客戶脫貧攻堅電助平臺、供電信息共享平臺、安全用電傳播平臺、三心服務溝通平臺,加強與共建點村委的聯建。依托“黔電菜園”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引導和推進特色農產品規?;l展、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
習水同維希望小學“愛度閱讀天使”開心參加活動 (許燊芳 攝) 在扶貧路上,遵義供電局于2015年1月探索成立了“愛度”公益團隊,充分利用“互聯網+”模式,廣泛實施線上線下公益幫扶,鼓勵員工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通過“愛心電”、“愛度”書屋、“愛度”驛站對貧困學生、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困難群眾開展扶貧濟困活動。 習水供電局三岔河供電所抄表員袁大洪是其中的一名“愛度使者”。他走村抄表14年,一直利用業余時間做公益。受“愛度”潛移默化的影響,2015年自發成立習水“善德助學”促進會,助學5000余名學生,該團隊成為了習水縣委發展黨員的志愿服務實踐點。 “愛度”秉承貴州電網公司“電亮·同步小康夢”扶貧公益之道,編織涵蓋物質關愛、文化關愛、心理關愛、災難援助等內容的公益之網,成為企業上下共襄之舉。在這里,電能不僅是提供照明,而且是給黔北鄉村多奉獻了一份溫暖。兩年多來,為1100戶困難群眾送去了24萬度愛心電;在黔北各縣山區小學捐建了19個“愛度”書屋,惠及學生4800余人;在所轄供電所和掛幫貧困村建立了18個“愛度”驛站,覆蓋貧困戶4000余戶,捐贈衣物、文具等2000余件;捐款28萬元助力修建赤水市長期鎮五七村高山組 “南網小康路”、務川縣石朝鄉浪水村“南網小康街”。 攻堅克難打硬仗 今年8月,貴州省委政府、遵義市委政府相繼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工作作出部署,深度貧困地區是重中之重、難中之難、艱中之艱,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不能有絲毫懈怠、絲毫松勁。 遵義供電局積極響應“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行動令,吹響電力扶貧沖鋒集結號,迅速建立完善脫貧攻堅調度保障機制、信息溝通機制、工作督查機制和宣傳溝通機制,成立“小康電”建設指揮部,強化保障,精準摸排,聚焦重點,掛圖作戰,全力提速2017至2018年遵義市脫貧出列的7個縣、1個省級極貧鄉、34個深度貧困村的“小康電”建設工作,為打好這場硬仗注入強勁動力。 深入推進市、縣、鄉三級聯動,各縣供電局積極主動與當地黨委政府對接,再次梳理涉及脫貧攻堅的“小康電”項目,切實摸清底數。梳理出7縣正在實施的10kV及以下扶貧項目787個,包括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低電壓臺區整治、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 深度貧困地區大多都是地理位置偏遠,地勢險峻,運輸難度大,施工條件相對惡劣,要不折不折完成“小康電”建設目標,難度無疑是巨大的,從施工力量到物資供應,從安全到質量,每個環節都是難點。為此,遵義供電局全面總結推廣務川縣石朝鄉“小康電”建設經驗,實行施工調度全網一盤棋,專門設立業主、施工、監理專項攻堅項目部,在人力配置、物資供應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化方案,確保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 遵義供電局基建部項目組組長潘江波在基建戰線上工作了9個年頭,每個月有一半的時間奔走在電網建設一線。他介紹說:“在每個村委會、項目臺區都掛上“施工承諾牌”和“督導牌”對外公布,村民們對施工進度一目了然,施工現場一刻也不能放松,各縣局通過開展入戶宣傳,取得了村民們的理解和支持,現在阻工問題越來越少,我們更有信心打贏這場脫貧攻堅的硬仗。” 如今,一群群供電員工正忙碌于黔北各處的“小康電”建設現場,他們齊心協力,鉚足干勁,在這方紅色土地上繼續描繪著南網人勇挑重擔的生動畫面。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