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遼河農墾管理區孤家子鎮遠眺(資料圖)
中國傳媒聯盟 據 長春新聞網 訊:遼河農墾管理區,地處吉林省四平市東北,遼河南岸,總人口16萬人,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數十年前的遼河周邊,河渠縱橫,百鳥鳴唱,稻花飄香,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然而在后來的計劃經濟和現代文明裹挾之下,遭遇到了環境污染,街區老化,經濟落后,社會混亂,一度明珠蒙塵,盡失光華。
近年,遼河區又恢復了數十年前的好風景,河道清新整潔,百鳥回歸,高樓大廈林立,經濟發展,百姓幸福。短短幾年,好像換了人間,連當地的人們都有點如在夢中。
這一切的變化,不能不說到這里的帶頭人——王俊龍。
王俊龍,現任吉林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區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身高一米八三,標準的東北大漢,眉宇間透出一股豪氣。
在中國,有句俗話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句話老百姓認可,王俊龍書記何嘗不是感同身受?他曾公開對媒體感言:一個地方好不好看領導、看干部,更重要的是看領導班子。我們這屆班子的想法就是在任期間干點啥,走了之后要給遼河人民留點啥。
思路決定出路
遼河區過去受計劃經濟的影響,發展觀念比較保守,經濟落后一度陷入困境,在最困難的一段時期,國有農場干部職工連續36個月開不出工資。那段日子是“雜草路邊生,工廠不冒煙,店里沒顧客,群訪事件多”。2009年,王俊龍把全區副科級以上的60多名干部分兩批送往蘇州沿海發達地區學習,用先進的“蘇南模式”、“張家港精神”和“昆山之路”改造干部頭腦。同時,連續幾年,組織各級干部積極參加省內外經貿交流,去開發區參觀,與客商廣泛交流,學習典型。
通過在蘇州的學習,全區領導干部深刻地感受到了與發達地區的巨大差距。王俊龍對干部們表示,我們要把原來陳舊的思想扔到蘇州河里,砸碎緊箍咒,拆開籬笆墻,撕開裹腳布,跳出呼拉圈。干部帶頭,全區大討論大學習,從干部到群眾,精神振奮,氣勢高昂。
軟硬件環境一起變
用思想觀念的變化來打開經濟社會發展之門,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能就是創造良好的社會軟硬件環境。在王俊龍書記的領導下,全區首先從打造軟件環境入手:召開治理軟環境大會,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的行為,“剃光頭的、紋身的、光膀子的、平事兒的、碰瓷的”這五種人露頭就打。與此同時為外來投資者開辟綠色通道,跟蹤服務,免費服務,四心服務,即怎么安心怎么辦,怎么順心怎么辦,怎么開心怎么辦,怎么舒心怎么辦,一改以前“門檻高、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落后現象。以思想的大解放來統領全區的各項工作,以觀念的大更新來破解各種難題。
硬件方面,王俊龍書記運籌帷幄,請來吉林省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為遼河區編制了20年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打破了“一字長蛇陣”的傳統理念,按照“一核兩翼三城四區”進行組團式布局。比如,穿城而過的南河過去河道淤積、污染嚴重、臭氣熏天,百姓難以忍受,歷經數次治理效果平平。拆遷難,籌資難!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同樣擺在了新任區委書記王俊龍的面前,當時王俊龍的一句話“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沒困難”,至今仍然在干部職工間回響。
2009年秋天,在人們的極大懷疑和難以置信中,上千名建設者們頂著刺骨的寒風打響了南河改造一期工程的攻堅戰!在部分干部群眾認為這是“瞎胡鬧”的聲音中,歷經14個月,一期工程完工,舊南河仿佛一夜之間換新顏,迎來了干部群眾驚嘆和欣喜的目光!
王俊龍胸有成竹,宏圖再展,2012年10月,南河改造二期全面完工,為遼河區的全面轉型發展搭建起了騰越的起跳板!隨著南河一、二期工程的竣工,一座集防洪、綠化于一體、楊柳垂滌、鳥語花香的南河景觀公園呈現在遼河人民面前。隨后振興大橋、開運大橋躍然河上,河灣花園別墅區拔地而起,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環城公路水陸相連。誰能想到?就連遼河區的居民也恍如夢中: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區政府所在地孤家子鎮數萬居民告別了“用手電走路、燒柴火做飯”的生活,搬進了樓房,用上了天然氣、太陽能。
吃水不忘挖井人,遼河的干部職工們不禁回想、感佩于已過天命之年的王俊龍書記多次在工地指揮施工的情景:他要求嚴保施工安全,倒排工期,掛圖夜戰;他責令嚴把施工質量關,時常與施工人員吃住在一起,親自動手施工整改;他起早貪黑,放棄雙休日,奔波在工地,褲子被鋼筋刮破,腿蹭出了血。
夢想照進現實,具體說應該是:身材偉岸、躬身實踐、老當益壯的王俊龍老書記的夢想照進了遼河全區16萬群眾“政風清暢、民風純樸,經濟繁榮,生活幸福”的現實里!
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吸引了省內外大批人才往遼河區集聚,使遼河區成為了輻射周邊20余個鄉鎮近百萬人口的人才高地、投資洼地和商貿旺地。
項目建設乃立區之本
如果說觀念是立區之魂,環境是立區之基,那么項目就是立區之本。以區委書記王俊龍為班長的遼河區領導班子審時度勢,借助中央新農村建設和統籌推進吉林特色城鎮化進程之機,順應全區百姓的民生需求,大手筆謀劃,大力度實施,大踏步跨越,實施全新的“工業立區、項目帶動、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戰略。
區委、區管委會在王俊龍的帶領下,統攬全局,科學決策,大膽創新,超常謀劃,進北京,跑省市,實施邊開發、邊招商的戰略舉措。堅持以情招商,以情待人,以情鋪路,以情促成;對客商講真話,辦實事,把局部利益落到互利共贏上,把枝節問題落到大局目標上,把短期得失落到長遠發展上。
王俊龍早在2011年11月25日的干部會議上就提出為投資者打造“四心環境”:政策環境,老板怎么順心怎么辦;法制環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辦;服務環境,老板怎么開心怎么辦;人文環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辦。用王俊龍的話就是:“愛護招商引資來的企業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提供貼心服務,全程服務,直到服務到他們不好意思為止。天南海北的投資者被吸引到了東北這個農墾小鎮上,他們感慨說:“遼河人的真情真誠打動了我們的心,遼河人的真心實意拉動了我們的資金投向!”
2010年5月4日,王俊龍在全區招商引資調度會上提出建立“項目建設四個一”的要求,即“一個項目,一個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掛圖作戰,不達目標不罷休。
短短幾年,遼河區的經濟項目“大珠小珠落玉盤”,項目總投資達到60億元,超億元項目40多個,大項目頂天立地,如總投資數十億的華能風電、大唐風電,總投資16億元的遼河新城項目,總投資8億元的循環農業示范園區項目;小項目鋪天蓋地,如總投資2億元的香港雅圖集團羽絨服裝制品項目,總投資1.4的億元瑞德廚衛電器生產線項目,總投資1.15億元的100萬臺可視播放器項目,總投資1.32億元的南河改造三期建設項目等,到目前為止,全區共落戶企業總部121戶,實現稅收4100萬,其中央企5家,中國500強企業3家,產業集聚平臺初具規模,速度之快,效果之奇,吸引了省內外眾多領導和投資者的目光,被譽為“遼河速度”,廣為傳頌。
王俊龍書記說:“我們五年前確定的發展目標是‘一年突破,兩年巨變,三年崛起’,財政收入也從十年前的2000多萬元提高到現在的1.8億。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了這個目標。如今,我們把‘務實創新,趕超爭先’確定為遼河精神。現在的遼河全區上下風清氣正勁足,我堅信:不久的將來,遼河區一定會成為吉林遼河沿岸的一顆璀璨明珠!”(記者 知秋)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