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福建】訊:陌生號碼發來短信,稱貸款已通過審核,來自福建廈門市32歲的張先生信以為真,與對方取得聯系,沒想到卻落入了對方的圈套,貸款不成,反被騙7.8萬元。提醒市民,一切詐騙活動最終目的都是騙錢,所以匯款前一定要三思。 “做流水”有去無回 今年7月30日晚8時許,在晉江市做電商的張先生收到一個陌生號碼短信,短信稱其申請辦理的貸款已經通過審核,讓其添加一QQ號碼做進一步確認。 張先生此前確實申請過貸款,故他也沒有注意到發來的短信的是一個陌生的手機號碼。添加對方為好友后,對方詢問了張先生的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張先生如實以告。 對方稱,張先生已達辦理貸款條件,需要提供一銀行卡號。張先生提供一銀行卡號后,對方卻稱必須提供另一家銀行卡。但待張先生提供后,對方卻稱張先生提供的銀行卡活躍度不夠,讓張先生將所有積蓄轉存到一張銀行卡上,還讓張先生將錢轉進對方提供的一個銀行賬戶里,稱要做流水。 “對方說做完流水就把錢轉回來給我,但后來我就聯系不上他對方了。”張先生說,他分了幾次將78990元轉到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里,但對方并沒有馬上轉回錢,對方稱是錢在存款中心處以監管狀態,要等五天。張先生等了五天,沒有消息,再和對方聯系沒有回復,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提醒 網貸三思而后行 警方接報后,于8月7日下午在安溪縣城廂鎮將詐騙嫌疑人蔡某(男,46歲,南安人)抓獲。經審訊,其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蔡某因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據該類貸款詐騙案件,民警揭秘,此類以無抵押貸款為名的詐騙,嫌疑人將網頁、QQ等社交平臺作為作案工具,尋找急需用錢的人群作為目標實施詐騙。 在行騙過程中一般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嫌疑人通過網絡或者社交平臺群里發布可為資金短缺者提供“小額貸款”的廣告。另一種是有資金需求的受害者自己主動在“貸款”網頁上填寫個人信息。 隨后,受害人通過電話或者社交軟件與嫌疑人聯系,嫌疑人又以預交保證金、月利息、送款擔保費等名義,讓受害人往指定的銀行賬戶內匯錢,或通過獲取受害人手機信息和驗證碼將受害人卡內錢財轉走。 而在一些案件中,嫌疑人甚至偽造出“貸款合同”、“現金支票”、“銀行出賬界面”等“憑證”,以此提高詐騙的欺騙性。 本網與警方提醒廣大市民:首先,如需要貸款,盡量通過銀行等國家正規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降低貸款的風險。其次,不要輕易相信在網上或廣告上看到的所謂“無需抵押,無需手續費,免費貸款”等信息,要牢記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第三,辦理貸款時預付利息和保險等要求都是不符合貸款規定的,當對方要求事先支付任何形式的資金時,要特別警惕。最后,遇到相關騙術應當及時向警方咨詢并報警,避免財產受到損失。(黃友恭 莊凌龍 張樺彬 報道)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