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lián)盟 訊: 兒童被拐和走失事件時有發(fā)生,引起了家長乃至全社會的高度關(guān)注。10月21日,福建晉江市梅嶺派出所聯(lián)合晉江市第三實驗幼兒園開展預(yù)防兒童被拐情景模擬活動。
模擬一:單獨玩耍5分鐘被“騙走”
第一組模擬活動選擇開闊的公共場合。第三實幼的老師將3名大班小朋友帶到附近的竹樹下公園,讓他們單獨玩耍。3名小朋友在沒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正撿樹葉玩耍,此時,民警扮演的“壞叔叔”慢慢靠近,并上前和小朋友交流,試圖用語言將小朋友帶走。
“小朋友,你們的老師讓我來帶你們回幼兒園。”“壞叔叔”展開“誘騙”。小朋友反應(yīng)很敏捷,回答道:“老師叫我們在這里等他,不能隨便走開。”看來,小朋友的第一反應(yīng)都有防范意識,沒有第一時間就被“騙”走。民警繼續(xù)說“你們老師正在幼兒園門口等你們,你們要趕緊把撿好的樹葉帶回去給老師,老師會夸獎你們的,跟叔叔走吧……”。在各種“糖衣炮彈”的誘惑下,三名小朋友和“壞叔叔”牽著手離開了。
模擬二:集體游玩并非無懈可擊
隨后,老師把另一個大班的小朋友全部帶到公園游玩,民警嘗試在眾多小朋友當中進行模擬誘騙。
20多名小朋友開心地玩耍起來,絲毫沒注意到陌生人正悄悄靠近。由三名民警扮演的“壞叔叔”混進了小朋友中,默默尋找對象。很快,民警靠近了幾名在一邊玩耍的小朋友,并趁著老師不注意將他們騙出老師視線以外。
看到陌生人,小朋友第一反應(yīng)依舊是本能地排斥。民警從語言交流開始,但多名小朋友在一起,互相提醒“不能跟陌生人說話”。看到小朋友不為所動,民警轉(zhuǎn)而用玩具和零食展開進一步“誘騙”,有的小朋友看到有好吃的零食,慢慢被打動,將防范意識拋之腦后。10分鐘后,“壞叔叔”又成功“騙”走幾名小朋友。
模擬三:佯裝問路一“騙”就走
第三組模擬,民警選擇“問路”的方式。老師將4名小朋友放在幼兒園門口,借機離開。隨后,“壞叔叔”慢慢靠近。
“小朋友,叔叔想買個東西,附近有沒有超市呢?”和前兩次一樣,小朋友面對陌生人的第一反應(yīng)大多是排斥,一名年紀較小的男孩則沒有防范意識,很“爽快”地為“壞叔叔”介紹路。“壞叔叔”將計就計讓他帶路,小男孩也本能地準備給“壞叔叔”帶路。好在,另外3名小朋友及時上前拉住了他。
在三組模擬后,民警換上警服,結(jié)合當天活動開展情況,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給小朋友們講解了當前誘拐兒童的一些手段,并著重給小朋友敲警鐘,教育他們要拒絕與陌生人說話、不吃不拿陌生人的物品、不給陌生人帶路等。(黃友恭 丁志輝 莊凌龍 顏雅麗 報道)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