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經濟參考報 訊:
事實上,增長目標定在7.5%還是7%,反映了宏觀調控的不同側重。
總體來說,不管是7%還是7.5%,與以前相比都是冷靜客觀的較低增長目標,都著眼于既有利于促改革、調結構,又有利于保就業、穩收入。但具體看,傾向于繼續保持在7.5%,更多地著眼于保就業和穩收入。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突出,2014年高校畢業生將再創歷史新高,較快的速度有利于減輕就業壓力。其次,根據十八大要求,2020年我國要實現居民收入水平比2010年倍增,需要在后8年保持6%到7%的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而收入的增長與經濟的增長正相關。
傾向于7%,則更多是著眼于促改革、調結構。把增長目標下調至7%有這樣一些好處:
首先有利于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改善宏觀調控,科學把握宏觀調控政策框架,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盡管總體上看,今年經濟運行處在預期合理區間,年度目標應該能夠如期實現,但是也應看到,除國際經濟整體復蘇緩慢、不可預測風險因素諸多外,中國經濟的回升基礎也并不穩固,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風險因素較多。在這種情況下,設置一個較低的目標有利于各級政府將既定的經濟理念貫徹全年,而不是像今年一樣,增長率一接近“下限”,就要被動出臺措施穩增長。
其次,目標下調有利于約束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沖動。通常情況是,各省年度經濟增長目標會高于全國,地市再高于省里。目標層層加碼,可在實現上又面臨困難,于是各種政府性投資計劃就接踵而來。上半年比較突出的是浙江,該省從2012年底就開始計劃,要5年建設1000個以上的省級重大項目,帶動投資超過10萬億元。下半年四川宣布今后兩年將實施高達4.26萬億元的重大投資招商項目。其它多個省市也有類似狀況。結果是招商引資風潮再起,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突出。據測算,當前我國潛在投資增長率在16%左右,超過這一速度就很可能導致供過于求,但是今年前10個月累計投資增速卻是20.1%。
再次,有利于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當前各方普遍認為,2014年中國物價上漲壓力將大于今年。主流的預測是,今年全年CPI同比漲3%以下,明年則在3.2%左右。無論是管控物價,盤活資金存量,還是化解金融風險,都需要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而這又需要犧牲一部分短期增長。
最后,有利于推進改革。明年經濟工作的重心在于改革,較低的增長目標有利于給改革一個寬松的環境。按照十八大要求,2020年人均G D P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其實只要從今年開始,年均增長6.8%左右就可以達到。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是5年經濟平均增長7%,但是去年和今年的年度目標都定在7.5%,也給后面的增長放緩留下余地。 總之,兩種選擇各有側重,各有風險和機會。相信召開在即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