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鞍山新聞網 訊:就近入學,到底是不是最近入學?不同地區的教育部門經常解釋,就近入學≠最近入學,然而,這種解釋引發了大量教育部門與學生家長的學區劃片糾紛。2016年,教育部正式發文,明確了就近入學≠最近入學的兩個前提條件。 微言說法 一、就近入學≠最近入學需具備兩個前提條件 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教基一廳【2016】1號文,專門就劃片工作明確了三項要求:一、科學確定劃片方式;二、合理確定片區范圍;三、完善劃片工作機制。 其中,合理確定片區范圍要求中,明確了就近入學的內容:“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指導統籌下,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所在社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按照確保公平和就近入學原則依街道、路段、門牌號、村組等,為每所義務教育學校科學劃定片區范圍。鑒于一些地方人口分布和學校布局具有不均勻性、街區形狀具有不規則性,就近入學并不意味著直線距離最近入學。要充分考慮可能影響公平的各關鍵要素,確定相對科學的劃片規則,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整體上相對就近入學。片區確定后,應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 可見,教育部要求就近入學應依據街道、路段、門牌號來為學校劃片,實際是明確了就近入學即應是以最近入學為原則,確保公平、確保就近。同時,要求也明確了就近入學并不意味著直線距離最近入學的兩個前提條件:人口分布和學校布局具有不均勻性、街區形狀具有不規則性。如果存在著這兩個前提條件的,就近入學可能就不是直線距離最近入學。 二、居民可參與劃片工作程序的三種情況 在完善劃片工作機制中,教育部要求保障小區居民參與劃片工作程序的權利。居民在三種情況下擁有參與劃片工作程序的權利:一種是新建學校劃片,一種是新建居民小區劃片,一種是對現行片區進行調整或準備實行多校劃片:“對于新建學?;蛐陆ň用裥^的劃片,以及需要對現行片區進行調整或準備實行多校劃片的,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現代治理理念,完善各利益相關方參與的劃片和片區調整工作機制,強化劃片工作程序和內容的公開、公平、公正,提升劃片結果的公信力。要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的作用,及時化解劃片、招生、入學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實現共治共享。劃片及片區調整工作備受關注,應當提前廣泛告知,設立必要的過渡時限,給社會留出合理的預期時間。” 因此,劃片不再僅僅是教育部門單方面的行政工作行為,居民也擁有參與劃片的權利,可以積極參與劃片工作,獻言獻策,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三、上海、南京民告官“就近入學”案例敗訴原因 隨著學區房的熱炒,各地常發生學生家長因所在小區劃片不滿足“就近入學”原則而起訴當地教育部門的案例。上海、南京就先后發生過訴訟案例。但是,兩起案例均以敗訴告終。 上海市民郭文清的戶籍所在小區為商業房改為民宅,建設時并未配套教育公建設施,因此被安置到距離小區較遠的小學。郭文清對安置小學不滿,將教育部門告上法庭,結果,一審、二審均敗訴。教育局辯護理由主要有兩個:一、郭文清戶籍地沒有對口小學,其戶籍地編制單元內小學班級規模嚴重短缺。根據2010年的規劃,郭文清戶籍所在洋涇社區編制內應該配置的小學班級規模至少50個,但郭文清入學前實際只有40個班級的配置;二、郭文清戶籍地的住宅從規劃到建成,均沒有任何部門向教育局征求有關該住宅建設所涉及的教育公建配套設施的意見。 郭文清之所以敗訴,原因還是比較關鍵的:首先,商業房改住宅未及時配套教育公建配套設施,這就決定了郭文清所在小區無法像其他正常的小區一樣,依街道、路段、門牌號、村組等,參與學校劃片工作;其次,距離最近的學校學位超員,這也給了教育局豁免理由,即當人口分布和學校布局具有不均勻性時,就近入學并不意味著直線距離最近入學。 南京顧先生所在的吉慶家園小區本來已經有劃片學校,因距離小區300米的地方新建了一所小學,希望按照就近原則劃片到新建的小學而將教育局訴上法庭。結果,一審、二審皆敗訴。 顧先生之所以敗訴,原因在于教育局依然以學校容納能力為由進行辯護,而法院也采納了教育局的辯護意見,認為:被訴行政行為劃分學區的方式確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會造成部分適齡兒童未能被安排至離家最近的學校入學。但是,由于建鄴區目前教育資源不均衡、適齡兒童及學校分布不均勻、街區形狀不規則等因素,“就近入學”本身并不意味著直線距離最近入學。 四、北京海淀嘉郡小區就近入學糾紛分析 在北京,就近入學同樣是熱點。臨近9月份入學,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嘉郡小區2016年入學兒童家長也與海淀教委在就近入學問題上展開了拉鋸戰。距離海淀嘉郡小區300米是直線距離最近的上地實驗小學上莊校區,因為海淀嘉郡小區是2016年年底交房,因此,2016年海淀嘉郡小區學齡兒童被海淀教委臨時安置劃分到了距離較遠的上莊中心小學,不僅距離遠,而且交通狀況差,兒童入學安全堪憂。 與上海、南京兩處訴訟案例情況不同,海淀嘉郡為新建民用住宅小區,街區形狀非常簡單,與上地實驗小學上莊校區同屬于B地塊(B10~B15),直線距離300米,依據街道、路段、門牌號等都是最近。因此,海淀教委不安排就近入學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上地實驗小學的學位緊張,如果確實如此,海淀教委的安排就符合教育部當“人口分布和學校布局具有不均勻性”時,就近入學可以不是直線距離最近入學的條件。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公示,上地實驗小學上莊分校2016年劃片服務對象只有三嘉信苑、翠北家園兩個小區。海淀教委聲稱,上地實驗小學上莊校區2016年招生名額為160個,在三嘉信苑與翠北家園兩個小區摸排結果有180個生源,所以無法安排海淀嘉郡小區兒童就近入學。但是,海淀教委提出的兩個小區180名生源的數據讓海淀嘉郡小區家長普遍質疑: (一)三嘉信苑與翠北家園戶數較少,有180個生源說法不可信 海淀嘉郡小區共有住戶2070戶,2016年,2070名住戶中的適齡入學兒童不超過30名。而三嘉信苑小區共有住戶1537戶,翠北家園小區建筑面積僅為海淀嘉郡小區建筑面積的70%,且因該小區屬于回遷房,按照海淀區拆遷政策,存在一名回遷戶分多套房屋的情況,所以其有效住戶更少。假設三嘉信苑小區與翠北家園小區共3000戶,若與海淀嘉郡小區適齡入學兒童有相同比例,則入學兒童人數也不過是3000×30÷2070=44名。海淀教委所謂摸排摸出180個生源,竟然是4倍,實在不符合邏輯。 (二)上地實驗小學上莊校區過去招生實際包括其他片區學生 從往年招生看,上地實驗小學上莊校區僅僅招收三嘉信苑一處,歷年都存在生源遠遠不滿的情況。因此,其往年招生實際包括了其他片區的學生,如部隊子弟、其他片區學生都在招生服務范圍外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上地實驗小學上莊校區就讀。然而,即使是這樣,該學校的生源依然沒有招滿。 因此,海淀教委如果以“人口分布和學校布局具有不均勻性”為理由,拒絕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則應當向海淀嘉郡居民提供如下證據: (一)上地實驗小學上莊分校過去三年招生名額情況; (二)上地實驗小學上莊分校過去三年實際生源分布情況,如三嘉信苑每年有多少生源,為保護隱私,僅公布總數即可; (三)2016年,上地實驗小學上莊分校實際生源分布情況,如三嘉信苑有多少生源,翠北家園有多少生源,為保護隱私,僅公布總數即可; (四)教委需確認,三嘉信苑與翠北家園已經完全占滿160個學位名額,沒有其他渠道生源占據名額。 五、就近入學:最近入學是原則,遠距離入學是例外 綜上所述,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教基一廳【2016】1號文已經明確,就近入學,直線距離最近入學是原則,在人口分布和學校布局具有不均勻性、街區形狀具有不規則性的情況下,就遠入學是例外。而且,在校區劃片時,應完善各利益相關方參與的劃片和片區調整工作機制,強化劃片工作程序和內容的公開、公平、公正,提升劃片結果的公信力。來源:www.e360law.com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