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英語的教學思路
湖南邵陽市新邵縣嚴塘鎮煙竹完全小學 何新玲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基礎學科,和所有的語言學科一樣,必須在聽、說、讀、寫等方面下功夫,打好扎實的基礎,才能學有所成。這是早已形成的共識。然而,在具體的操作上怎樣實施教學,卻是見仁見智,各持己見,并且紙上藍圖居多,實際收效甚微。本人從事英語教學數年,在教學實踐中略有所得,現在梳理出來,和各界同仁商榷,其目的是想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1、明確目的,提高認識 語言是交際工具,是承載人類文明的信息載體。英語也是如此。在學生接觸英語的起始,就必須讓學生認識到:有20多個國家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使用;全世界70%的郵件用英語收發或用英文寫地址;在世界廣播節目中,有60%的節目是英語進行播報的;在聯合國,還把英語作為首選工作語言。所以,我們必須學好英語,以便更好地為祖國建設服務。引導后,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了,認識提高了,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各種知識和能力的習得,要求具備一個能使學生進入該種語言情境的環境氛圍。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除了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之外,創設一個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是千萬不能忽略的關鍵環節。那么,怎樣創設語言環境呢?方法很多,比如講到問候語,課堂用語或介紹英語的學科特點、學習方法等,讓學生一接觸英語就進入一種耳濡目染的學習氛圍中,并且,要讓這種語言氣氛一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使其對學生發生潛移默化的感化作用。 3、聽說領先,讀寫跟上 L.G.亞歷山大的原理簡明而概括地闡述了“聽、說、讀、寫”的辯證關系:先通過聽,聽懂后學說,先通過讀,讀懂后學寫;這樣循環漸進,反復訓練,“聽、說、讀、寫”諸能力就會互相促進,互相轉化,整體素質就會不斷提高。為了表達方便,我們不妨將這種教學思路劃為“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兩個層面,分別闡述。 3.1 訓練“聽“聽”,多“聽”:教師要充分地引導學生先學會“聽”,認真地聽老師發音,觀察老師的口型,弄清發音部位,掌握每一個音素的發音要領;聽同學的發音,辨別發音是否準確。除了聽老師和同學的發音外,還要多聽光盤、錄音磁帶,或收聽適合自己水平的外語教學節目。通過各種形式的聽,不僅能夠使學生的發音準確、純正,而且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感性積累,促進其他能力的發展。 訓練“說”,多“說”:中學的學生由于環境的影響,學生羞于開口。萬事開頭難,在聽的基礎上,老師要因勢利導,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鼓勵學生克服怕羞怕錯的消極思想,開口說話,大膽地說話。在教學中,“說”的訓練要經常性地進行。課堂上,要組織好雙邊互動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說話”的氣氛,隨時讓學生個別或分組進行表演性的練習,并且要求聲音宏亮、自然、流利,具有一定的水準。不僅如此,還要將說的訓練有效地向課外延伸,創造第二課堂。如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問候,借東西,問路,問時間,問天氣等場合,都要求學生展開說的訓練,創造說的機會,做到活學活用,鍛煉說話能力。 3.2“讀、寫”訓練。語言學習強調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記誦,而我們學習英語又缺乏學習漢語那樣豐富的語言環境。因此,我們要遵循語言學習實踐性原則的反復性原則,在搞好聽說讀寫訓練的同時,讓學生在課內外進行大量的讀寫訓練。 訓練“讀”,多“讀”:語言習得的本質是實踐的、反復的。只有多讀,反復吟誦涵詠,才能激發和強化興趣,才能吸收和積累知識,才能習得和積淀語感,才能體悟語言情味,才能陶冶審美情操。 訓練“寫”,多“寫”:在英語教學中,寫的訓練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寫,將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以達到鞏固知識,強化記憶,掌握規律,促進聽說讀的目的。二是通過寫,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所掌握的詞匯,訓練寫常用的文章,具有初步的寫作表現能力。如寫生日(圣誕、新年、元旦)卡片,電話留言,通知,失物招領,天氣報告,書信等。 以上所述,乃筆者對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一些看法,由于水平有限,未免含意未申,有些觀點,或是一孔之見,但竊以為:探索無止境,我將一如既往,在實踐中繼續探索,繼續研究。希望同仁們切莫將自己的好思想好方法藏之各山,應奉獻出來,讓我等學之用之。情同春雨,融化流野三尺冰。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放眼世界,胸懷教育,潛心鉆研,當前中學英語教學的這種低迷狀態就一定會改變。 參考文獻 【1】石峰.<<淺談中學英語教學思路的特點>>,<<中國教育教學文萃>>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