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巨細熱點 訊:最近有評論稱,由于大尺寸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小尺寸平板正遭受著越來越嚴重的沖擊,在這種背景下,平板廠商也紛紛轉攻超大尺寸平板市場,以此避開大尺寸智能手機的競爭。此前兩個月,三星推出了12.2英寸的Galaxy Tab Pro/Note Pro。最近,微軟和HTC都表示將在不久的未來推出自己的超大尺寸平板產品,分別包括了13英寸或14英寸Surface Pro以及尺寸要大于7英寸HTC自有品牌大尺寸平板。不過,這種盲目增加尺寸的策略能否扭轉平板電腦目前所處的尷尬局面呢?
在筆者看來,尺寸的增加可謂是“雙刃劍”, iPad mini、Nexus 7、KindleFire等一大批小尺寸平板橫行市場說明了小尺寸也有優勢,因為小尺寸更便于攜帶,在使用場景上顯得更多元化。只不過這個又是被逐漸變大的手機所掩蓋了。而大尺寸平板雖然可以彌補這一劣勢,但必然會造成便攜性的下降,在使用場景拓展方面帶來局限。所以,平板電腦要想扭轉頹勢,光靠變尺寸是不行的。為什么?且看如下分析。
平板電腦------雞肋般的存在
雖然蘋果依托iPad獲得了不錯的利潤,不過對用戶而言,平板電腦所扮演的角色就像雞肋一樣,食之無肉但棄之有味(雞肋是指對用戶而言,而不是對廠商而言)。以筆者為例,筆者并無購置任何平板,因為筆記本和手機完全可以覆蓋平板的任何功能。而筆者身邊的朋友雖然很多人都購置了iPad,但他們使用iPad的頻率并不高,遠低于筆記本和手機。這意味著對平板不感興趣的人可能永遠也不會買平板,而已經購置了平板的至少在換機頻率上遠低于PC或者手機。
這種雞肋般的角色與其功能和特性不無關系。首先,正如剛才所說,平板的功能PC和手機都可以覆蓋,但相對而言,平板卻沒有PC那么好的操控性,尤其對大多數辦公一族而言,鼠標加鍵盤的操作模式還是更高效一些,而平板的個頭又比手機要大,所以,在外出時攜帶稍有不便,這使得平板并不受辦公一族的歡迎。而一般用戶在家里使用平板也僅僅是滿足看電影、聽音樂、玩游戲、上網等娛樂需求,這些需求隨意性很大,并不固定,而且,很多需求大屏手機一樣可以滿足。
其次,包括三星、微軟、HTC等都在致力于推大尺寸平板,而大尺寸平板必然會削弱其便攜性優勢,并使小尺寸平板更加沒有市場。如果廠商都這樣隨大流,那就意味著平板更沒有退路了,相比手機,平板必須要通過尺寸來確立自己的優勢,但尺寸卻不能一味增加,所以始終有瓶頸存在。
其三,諸如聯想等廠商已經推出了變形本,這種變形本擁有平板和PC的雙重特性,因此更實用,不過目前這類產品的價格相比普通平板或者PC要貴一些,所以制約了市場表現。但對需要更換PC或者有意購買平板的朋友來說,這類變形本卻是很好的選擇,因為這屬于一舉兩得的選擇。
智能可穿戴設備如何搶平板的風頭?
再來說說智能可穿戴設備,看起來似乎和平板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時尚,它也必然會搶平板的風頭。
有分析師認為,Apple Watch明年將為蘋果創收610億,且不說這個分析是否夸張,可以肯定的是,Apple Watch必然會加快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廠商必然會將研發和創新的重點放在新的領域,而不是舊的領域。
從實用性上看,PC加智能手機再加可穿戴設備應該是絕配,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的融合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雙方融合也確實能帶來不一樣的用戶體驗,比如你可以通過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環獲取手機短信息,或撥打接聽電話等等。那么在這種產品搭配之下,你很可能會忘掉平板的存在。
智能家居時代可能會拯救平板
當然,如果僅從上面幾個因素就判定平板會很快消亡,那也是很武斷的。因為隨著智能家居時代的到來,平板可能會煥發“第二春”,這怎么說?
在智能家居時代,每個用戶都會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庭物聯網,所有的智能家居,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智能空調、智能電視等等都在這個物聯網之內。而操控這些智能家居需要移動終端,比如智能手機、平板等等,在這種背景下,平板極有可能發揮更重要的價值,因為其屏幕更大,操作起來會相對容易,優勢不言而喻。當然,如果平板能與智能家電進行更深入的整合,甚至實現深度定制,那就更有前途。 可以肯定的是,平板不會很快就壽終正寢,但未來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平板廠商必須抓住任何機遇,通過創新滿足市場需求,只有這樣,平板電腦才有機會在激烈的競爭下繼續生存下去。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