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故事要從70年代開始說起,生于75年的我,在童年的記憶中,總有一些恐慌。那就是隨父親在礦區生活,每次回老家時那種旅途奔波的苦痛,感覺最苦的是在各種不適的天氣下,父母背著沉重的行李,帶著我和弟弟在半路上因為修路而被甩客步行的情形。哪怕我已四十不惑的年紀了,但是每每想起我都有夢煙般的感覺。30多年后的太原市又一輪新的建設開始了,因為忙于畫作,在我所住的區域被拆遷之后,因為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到處找房子,我便選擇在空房居多的礦區租住。不過拆遷的范圍很快就延伸到了礦區附近, 并且進行了大規模的道路改造,于是,步行,騎車……,我都進行了嘗試。不過因為西銘礦長期沒有公共交通設施,所以在這里就出現了一大批跑的面包車。在修路期間,這批車便改變了線路,解決了礦區職工家屬的出行問題,不過每天十幾元的交通費,對辛苦打工的打工族而言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年底,由于氣候原因,修路工程暫停,公交公司也根據實際路況,決定將通往礦區山腳下的16路公交,作出部分通車的決定。由于部分通車,所以需要坐到終點站的礦區居民依然需要乘坐面包車,然后再換乘16路。也正是在這期間,聽到通車消息的居民既興奮又失望。興奮的是通車了,失望的是部分通車而已,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費仍需要十幾元,只是少了兩元左右,不過班還是要上的哦,我也照舊。
幾天后走到半路,我突然聽到路上有聲音喊:“上山三塊,上山三塊!……”,并且看到了很多人下車,于是我靈機一動,也下了車。沒想到一下子就坐滿了,這樣不僅節約了兩元,而且節約了很多的時間。在車上,我被坐車的美女拉進了一個群:萬柏林四中坐車群。當時我有些納悶,這個美女和群主是什么關系?只是在群里一些日子后,我也會拉人進去,我拉人是希望我認識的人坐車方便點,就而且省點錢。其次是,我竟然被感動了。
首先是群里的3846(3846是車號,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是這樣稱呼著。)他每天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時間跑車,早上起的很早,中午也不休息,晚上下班還要跑,于是我在心里,在群里稱贊了他的勤勞,并且由衷的希望他不要太過勞累,注意身體健康。
后來我又發現群主777,很有想法,很執拗。因為別人跑五元也可以,并且在黑杠,車壞了,偷懶或者跑別的訂單的時候,777都會堅守他的信念,執行他對他的乘客的承諾。在3846和黑杠懈怠的時候,他會不停的催促勸說讓他們堅持。遇到利益,他不爭,而是讓著黑杠和3846。過年了,漸漸地坐車的人越來越多了,萬柏林四中等車群里又增加了兩個車。
在2018年雷鋒日的當晚,我又無意間看了一眼萬柏林四中等車群,看到了,黑杠在問:“有沒有沒回家的?”。于是我想到了,哪怕是晚上最后一趟跑車賠錢。留下來收車的司機都會把群里頭的人送回家。也想到了777說過的:“礦上的人很不容易”的話。
“為人民服務”,萬柏林四中等車群里的司機,他們不是領導,大部分沒有公職。但是他們卻用一顆溫暖的愛心溫暖著群里的乘客,用暖暖的愛心,踐行著“為人民服務!”。
于是在雷鋒日,我想到了要寫出這幾個生活中簡單樸素的雷鋒,也希望生活中這些默默工作的雷鋒永遠活在我的筆下,活在大家心中。更愿雷鋒精神,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生輝,光大。
作者:書畫家 渠彩平 藝名瑾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