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新農人”創業激情不減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創新新聞網 訊:□記者 李明
生活日報2月1日訊 2月1日,正值中國傳統小年,天氣陰冷。但和大明湖一路之隔的開元廣場地下一層卻熱火朝天,因為他們眾籌的“沃農社”眾創空間正式亮相。幾十位農業創業青年匯集一堂,謀劃著自己的未來。

一個執著的創始人
“沃農社”的創始人叫李春雷,一個80后,外號“大米哥”——一個執著、敢于挑戰的年輕人。
李春雷,一個80后東北漢子。這個名字或許大家并不熟悉,但是一提到“小倆口烤肉”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鼎盛時期全國發展了近百家加盟店,在濟南更是名噪一時,他就是“小倆口”的創始人。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事業最鼎盛的時期選擇了轉型——賣起了大米。
“我們全家都反對,都說他是不務正業。”李春雷的妻子也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她對于丈夫的轉型持強烈的反對態度。“眼看著兩人一起打造的餐飲品牌步入了正軌,還沒享幾天福,現在又要重新開始。”
對此,李春雷卻異常堅定。“我生來似乎就很叛逆,不求于平凡喜歡挑戰,樂于去創造,更加喜歡探索,雖然現在豪車大宅,全家都沉侵在幸福之中,但我越來越感覺這種生活的平淡無味。直到回到東北老家才恍然大悟,自己的夢想就是這片黑土地。”
說干就干,李春雷創辦了“黑沃”農業,賣起了無常大米和東北特產。不到兩年的時間,干的風生水起。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到最純正的五常稻花香,維護五常原產地,捍衛純正五常稻花香,他在無常租種了近千畝水稻,自己收割。他對農業的執著讓周邊的很多朋友吃驚,為了宣傳農業,他改編了《五常稻花香版小蘋果》,并且自己作詞作曲,創作了《米萌仔》和《新農人之歌》,還花錢請專業的歌手進行了演唱錄制。
“我認為自己這輩子就得跟土地較上勁了,我發自內心的喜歡農業,我覺得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有這樣的夢想,所以我寫了首《新農人之歌》,希望越來越的朋友能夠加入‘新農人’的行列,讓國人都能夠吃的放心。”李春雷說,為了讓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業,他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醞釀“沃農社”眾創空間。

一個新穎的創業模式
“沃農社”其實就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整體面積900平米,以農業為載體,涵蓋新農人眾創空間+綠色食材O2O體驗館+眾籌+社群。
據李春雷介紹,“沃農社”致力于專注中國家庭健康膳食,是一家優質,生態,健康,安全,綠色農產品的運營平臺。以體驗館為中心,沃農優選社區生活館和wowo購線上商城為輔助,從源頭整合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只做山東本土化生鮮食材O2O+F2C重度垂直電商平臺,真正做到去中心化,讓農戶和用戶同時受益,通過場景式營銷,創意DIY互動、美食交流、原產地深度游增強用戶體驗感,再用社群的強連接、重構、創造的模式建立用戶黏性。
“說白了, 沃農社就是在打造一個共享的平臺。在眾創空間,共享的不僅僅是場地,還有思想、經驗、資金、政策、人脈等。在這里,可以舉辦創業沙龍、可以分享創業經驗,項目路演,新品發布等等……。”李春雷告訴記者。
在李春雷講解“沃農社”整個過程中,還分享了O2O+C2B2F模式、互聯網+生態農業、CSA社區支持農業、農業自媒體、眾籌、社群經濟等關于新農業和農特產品流通的互聯網思維。

3年內開300家社區店
正如很多知名企業家所言,未來的農業大有可為。正因為如此,大量的創業青年加入了農業的行列,成為一名“新農人”。
生鮮是一個萬億的市場,對于中產階級崛起,O2O生活服務完善,對安全,高品質的生鮮食材需求伴隨而增,北上廣深的消費者對口,為必爭之地。在2015年,生鮮平臺忙幾件事:拓展品類,做深品牌,謹慎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2015年可謂是還沒來得及站穩就要上另外一條未知的船,但是O2O革命在2016將保持下去,所以在2016年,部門生鮮平臺會迎來更為激烈的燒錢地盤搶奪戰。
“借鑒行業巨頭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生鮮本土化還有一線夾縫生存的機會,就看怎么做自己的不同了。沃農社絕對不回去賺傳統生買進賣出的價差,而是強調用戶的增值服務。”李春雷認為,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對稱的時代,更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任何企業和個人不能閉門造車,要一個開放的心態去整合一切資源。為了讓“沃農社”未來發展更好更加壯大,活動現場“沃農社”就開啟了眾籌模式,眾籌招募聯合創始人計劃,得到了入駐商家和現場觀眾的高度認可,當場就有20多位報名參與。李春雷說,“接下沃農優選的社區生活館也會要以眾籌的模式去拓展市場”。

另外,李春雷還透露將要在3月中旬沃農社新聞發布會,同時啟動新農人創業營。“歡迎從事農牧企業和農場主加入‘沃農社’。下一步,‘沃農社’計劃三年內在省內開設15家同等規模的體驗館和300家沃農優選社區生活館。”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