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牡丹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名花,不僅以形色富麗、雍容高貴而自古盛名,更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精神象征和情感寄托。因此牡丹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符號,拍攝時著重用紀錄片的手法表現細微鮮活的細節和人物故事。不僅表現寫實的牡丹之美,更是通過表明深入到牡丹背后的中華文化中,將牡丹寫意化,也將高雅文化大眾化。
沒錯,還是中華文化。對于中國觀眾而言,牡丹是種代表 ,是種象征。在歷史的長河中,牡丹文化的發展同中國文化的發展相生相伴,中國文人尤愛牡丹,幾乎提起牡丹,在大多數國人腦子里出現的意象都會是詩詞歌賦,才子佳人。
對比
如果說《舌尖》是把一部成功的紀錄片,那么《牡丹》也可以說絲毫不遜色。
《舌尖》對食物樸素細膩的描述,對人和食材的關系的微妙理解,悄然傳達出幾千年來中國人在勞動中所產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覺審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觀者的濃濃思鄉之情。食物中蘊含的人對故鄉的感情、親人的情感和童年的記憶,才是片子真正展現給觀眾的東西。
《牡丹》整個紀錄片呈現出了十分濃厚的文化氣息,影片中出現了很多與牡丹有關的生動鮮活的人物,這些人物偶然或者必然的行為背后,都能依稀看到由牡丹所代表的中國文化的發展路徑。人們可以借由《牡丹》看到生活在其他地區地活生生地人們所發生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對觀眾的生活是具有啟發性的。
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升級版限娛令”,限制了婚戀交友類、才藝競秀類、情感故事類等節目類型,明確要求按周計算,平均每天至少播出30分鐘的國產紀錄片。這意味著,中國紀錄片每年增加播出6000小時。 事實上,中國并不缺少好的紀錄片。《舌尖》《茶》《春晚》等都是制作水平高,畫面創作精細唯美的影片。然而相比國外紀錄片的探索與發現精神,中國人崇尚孔儒,喜好中庸,因此在記錄歷史和對待科學上偏向于感性和婉轉,這種方法才得以滿足大眾文化所要求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編輯/王英慧 責任編輯/李雪晴)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