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前沿時報記者 李才武 訊
7月1日,貴州赫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合唱比賽在該縣人民會堂舉行,紅歌大賽的大幕落下余韻未散。之后,其實公眾期待赫章縣主要領導適時出場應題發聲:何時動作打造中國第二遵義,建設赫章紅色歷史文化名城? 烏蒙山回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巧妙突圍的著名戰役,1936年3月紅二、六軍團在賀龍的指揮下,在云貴高原上人煙稀少,氣候惡劣,山高谷深,缺糧缺水,瘴疫很多的烏蒙山地區,以赫章縣為中心進行對強敵包圍的反圍剿作戰,處在多路敵軍不停頓地圍追堵截之下,經受了烏蒙山區惡劣條件和強敵包圍的極端嚴峻的考驗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也寫下了開國元帥賀龍軍事指揮生涯中的神來之筆。 ![]() 赫章縣紅歌合唱比賽現場 本報記者 劉世艷攝 烏蒙山回旋戰與毛澤東指揮的四渡赤水之戰無論在戰略意圖和戰役指揮上,都有異曲同工之處,這是歷史對烏蒙回旋戰的客觀評價。 1936年3月2日,紅二、六軍團在赫章野馬川舉行著名的野馬川會議,確定以赫章縣為中心,展開烏蒙回旋對敵作戰。 1936年2月27日,在10倍多于幾的強敵圍攻下,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從畢節撤出,向山高林密百姓貧困的赫章縣轉移。野馬川會議后,紅軍以赫章縣為中心,展開著名的烏蒙山回旋戰。烏蒙山回旋戰,歷時23天,在赫章縣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紅軍在赫章的土地上戰斗19天,取得了紅二、六軍團長征中烏蒙山回旋戰之轉折性、決定性重大勝利。烏蒙山回旋戰取勝后,紅二、六軍團長征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紅軍從赫章為中心的烏蒙腹地跳出強敵包圍勝利實現北上抗日,烏蒙山回旋戰,是一嚴重影響到中國紅色革命勝利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三支主力紅軍的長征歷史,決定了赫章縣野馬川會議的重大歷史價值和以赫章縣為中心的烏蒙山回旋戰的重大價值。 和四渡赤水之戰有異曲同工之處的烏蒙山回旋戰身后的紅色文化如何開發利用,以之為文化旅游龍頭拉動赫章縣脫貧進程,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今天,是社會公眾最為為關心的話題。
借比赤水 烏蒙回旋中心地赫章是黨和紅軍創下智慧光輝戰例之重大戰略轉折地
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所取得的重大勝利,是黨領導紅軍在長征中運用智慧展開運動戰、在運動中殲敵并甩脫強敵包圍的光輝和經典戰例。 繼遵義會議后黨領導紅一方面軍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輝煌戰果后,在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中,黨和紅軍在長征中的光輝智慧,再次得到生動的體現。中國工農紅軍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取得的重大勝利,在80年后的今天看,其所取得的轉折性、決定性重大勝利,黨領導紅軍運用光輝智慧所取得戰勝十倍于己的強敵包圍在烏蒙山區予敵以重創的重大勝利的價值,完全可類比于紅一方面軍在遵義會議后四渡赤水取得的重大勝利的價值。四渡赤水之戰和烏蒙山回旋戰之重大勝利,都是在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黨領導紅軍運用光輝智慧取得了轉折性、決定性勝利的智慧光輝典范。在紅軍長征中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黨領導紅軍運用智慧取得重大轉折性勝利,從此取得了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這一轉折和決定性重大勝利。 ![]()
已進入高速交通時代的赫章,不能在發展觀念里走泥丸 本報記者 劉世艷攝
歷時23天的烏蒙山回旋戰,黨領導紅軍以赫章縣為中心,在赫章這片烏江北源熱土上戰斗了19天,黨領導紅二、六軍團展開烏蒙山回旋戰,戰勝了10倍多于紅軍的國民黨重兵圍剿,創下了軍事史上的奇跡,得到毛澤東同志的高度贊譽。在三大主力紅軍長征中,紅二、六軍團是唯一沒有大的損失的部隊,因此,紅軍長征烏蒙山回旋戰的經驗是個大經驗,值得總結和學習。3個方面軍會師之后,毛澤東與紅二、四方面軍部分領導人見面時,曾十分高興地夸贊道:“你們紅二、六軍團在烏蒙山里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讓你們轉出來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是付出了大代價的噢。紅二、六軍團卻很聰明,就沒有吃虧。你們一萬多人,走過來還是一萬多人,基本上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個大經驗,大家要總結和學習。” 紅二、六軍團由賀龍、任弼時和關向應統一指揮,1935年11月從湖南桑植的劉家坪出發進行長征時,共有1.7萬余人。烏蒙山回旋戰后,1936年10月21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劉伯承在甘肅靜寧平鐸鎮與紅一方面軍代軍團長左權、政委聶榮臻會面。22日,紅二軍團在靜寧將臺堡,23日,紅六軍團在興隆鎮,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至此,由紅二、六軍團和紅三十二軍組成的紅二方面軍結束長征,全軍將士有1萬余人。 在黨的95歲生日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今天,回顧紅二、六軍團長征這段重大的歷史,回顧和總結以赫章縣為中心的烏蒙山回旋戰和紅軍野馬川會議在三大主力紅軍長征中的歷史地位,是對歷史的高度尊重,和中國人民對黨和紅軍光輝智慧的最為深厚的景仰。正是本著求真務實和對歷史負責的精神,今年5月,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報道組策劃人建言赫章縣決策層和赫章人民打造“第二遵義”,建設赫章紅色歷史文化名城,大力挖掘、保護、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紅色文化旅游,造福烏江北赫章人民。
云南鎮雄已搶先一步打造烏蒙山回旋戰紅色紀念地
和赫章相比,對于烏蒙山回旋戰的重視程度,云南省昭通市和當年紅軍在其境內戰斗歷時僅7天的鎮雄縣一直在用事實說話,烏蒙回旋戰紀念館項目,從2012年開始謀劃、2013年6月4日評審通過設計方案、2014年5月投入報批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于2015年下半年獲得國務院批準。 在2012年9月20日召開的烏蒙回旋戰紀念館項目建設推進會上,鎮雄縣委、縣政府指出,烏蒙回旋戰紀念館項目建設是打造鎮雄縣紅色旅游品牌,推動鎮雄縣老區紅色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要精心策劃、周密部署,高質量、高標準、高品位建設紀念館,著力彰顯我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體現紅色旅游建筑風范,全力將烏蒙回旋戰紀念館打造成集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旅游于一體的王牌景點。 為能更好地突出鎮雄特色、符合鎮雄實際,真正體現“紅色體驗、綠色休閑”的理念及高起點、高水平和全方位的標準,鎮雄縣物色了云南四方環境藝術有限公司和重慶仁浩機構對烏蒙回旋戰紀念館進行規劃設計并形成方案提供選擇,最終云南四方環境藝術有限公司的規劃設計方案當選。另外,鎮雄縣烏蒙回旋戰紀念館項目建設選址好,建設地塊風景優美,居住群眾少,為項目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該縣還把“黨校”項目與紀念館項目統一規劃融為一體、同商業開發綜合考慮、通過政府投入帶動商家開發,有效實現資源整合,理念新。 據了解,鎮雄烏蒙回旋戰紀念館項目建設用地面積52畝,計劃財政投資5000萬元,建筑面積為3510.78平方米,主體工程包括回旋紀念館、回旋廣場、紅星廣場、風雨廊、得勝橋、魚水橋、主題雕塑、英雄墻、烏蒙疊嶂主題雕塑、紀念柱、雕塑群、紅軍廳等,配套設施包括接待中心、公廁、綠化帶等。 ![]()
赫章經濟發展的時代印跡。圖為上海鋅廠遺跡 本報記者 劉世艷攝
到2015年8月,史實認定、項目規劃、用地選址報批、可行性研究、資料收集、土地征用等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已完成,文物收集保護、布展等相關工作有條不紊進行,整個項目實現了創意好、資源好、規劃好。 該項目建成后,將同彝良縣羅炳輝將軍紀念館、威信縣扎西會議紀念館連成一體,成為昭通市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經典景區,有利于宣傳黨的光輝歷史、繼承和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培育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發揮紀念場館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價值重大 赫章文旅興縣絕不可再與烏蒙紅色印跡失之交臂
在公眾關注開發扶貧多年的赫章縣,2002年下半年,以范元平為代表的縣決策層提出了“歷史文化興縣、礦業強縣、農產富縣”三縣戰略。其后,該縣步入發展“五大經濟”的特殊時期:一是加快煤炭開發。二是振興鐵(鉛)鋅產業。三是推進城鎮化建設。四是發展特色農業。五是打造文化旅游。 2015年以來,赫章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帶動,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大力實施“五大戰略”,助推赫章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
赫章,發展紅色旅游是山地旅游的更生動結合點 本報記者 劉世艷攝
記者注意到,在以劉建平為代表的赫章縣新一屆決策層新鼎的“工業強縣、城鎮帶縣、農產富縣、生態立縣,文旅興縣”這五大戰略中,文旅興縣被排在第五位。赫章稱立足縣域獨特的夜郎文化、高原景觀及山地氣候特征,堅持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朝陽產業來打造,采取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的方式,加快推進水塘農業生態休閑度假旅游景區、大韭菜坪景區和可樂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啟動小韭菜坪景區建設,大力發展夜郎文化游、自然景觀游、養生休閑度假游、鄉村旅游和紅色旅游,促進產、城、景和一產、二產、三產互動發展。 記者特別注意到,在赫章文旅興縣的戰略中,其稱要大力發展的旅游項目中,紅色旅游被排到倒數第一位。對紅軍野馬川會議會址原址恢復建設、興建赫章烏蒙山回旋戰紀念館、烏蒙山回旋戰紀念紀念公園、紅星大街等重大規劃項目,到2016年4月后,尚是媒體對赫章發展的建言。
紅旅老大遵義“十二五”旅游總收入近1900個億應激發赫章當家人重視紅色旅游
貴州日報2015年11月2日的相關報道表明,在黔北的遵義,憑借遵義會議和四渡赤水紅色印跡,提升“紅色旅游”, 打造五彩新遵義 ,遵義“十二五”旅游總收入約1900億元,前3季度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0多億元。 對于遠在黔西北的“第二遵義”赫章來說,雖然輿論稱其以其綜合旅游資源加以整合,完全可以趕超遵義,但紅色文化史跡未被加以高度重視,使得從“三縣戰略”提出“歷史文化興縣”到大搞“五大戰略”把文旅興縣看得很重的赫章,一直未為看重與毛澤東指揮的四渡赤水之戰無論在戰略意圖和戰役指揮上,都有異曲同工之處的烏蒙山回旋戰的重大價值。而決定烏蒙山回旋戰取得勝利的野馬川會議,從發展文化旅游價值上看,其被毀壞的會議會址同樣可類比于遵義會議會址的重大旅游紀念價值,同樣為赫章所未看重,實為走過“十二五”的赫章人民之所痛。 2011-2015年,是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6年4月21日至22日,貴州日報集團全媒體集中采訪走進赫章。赫章縣縣委書記劉建平表示,2015年,全年完成旅游收入27.14億元,同比增長25.9%,成功申報阿西里西旅游景區天上花海片區為AAA級景區。旅游產業已成為全縣經濟新的增長點,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態勢。但對于如何發展赫章紅色旅游,劉建平并未對媒體提及。 記者多次百度十二五收官之年赫章紅色旅游收入,未看到相關信息。 對于赫章發展旅游的重視程度,前沿時報記者注意到,赫章縣委書記劉建平在公開場合多次稱,要給旅游產業的發展注入活力,讓文旅興縣戰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助推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2015年11月,曾任貴州織金縣委副書記、織金洞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黨委書記的胡海調任赫章縣委副書記。2016年3月13日上午, 經赫章縣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胡海當選為赫章縣人民政府縣長。 2016年3月11日在赫章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胡海在其所作政府工作報告的第七部分,稱:大力實施“文旅興縣”戰略,構建山地特色現代旅游業體系。堅持規劃引領。按照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和發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圍繞赫章阿西里西風景區旅游建設發展規劃,完善韭菜坪花海景區、石林景區、夜郎國家森林公園、可樂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修建性詳細規劃,高起點打造旅游精品線路,結合藏羌彝文化產業核心走廊規劃,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使赫章旅游與全國、全省、全市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實施項目帶動。按照開工建設一批、洽談引進一批、包裝策劃一批、建成投入一批的思路,提升打造韭菜坪花海景區、石林景區、夜郎國家森林公園,啟動六曲河鎮地熱資源開發前期工作,力爭建成青山生態公園。到2020年,接待游客達79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4.26億元,年均增長22%以上。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以健康養生、鄉村旅游、生態文化旅游等為重點的新興旅游業,加快發展物流、餐飲、住宿、購物等配套服務業,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和融合發展。到2020年,全縣“批零住餐”限上企業達30家以上。強化宣傳營銷。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群眾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舉辦好夜郎旅游文化節、核桃節、櫻桃節、苗族花山節、彝族火把節等節慶活動,全力推進文朝榮主題電影和歷史劇《夜郎春秋》拍攝工作,著力提升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從媒體的角度推斷,此次胡海擔任赫章縣長,有著此前作為織金洞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黨委書記的旅游發展管理的相關從政經歷,因來赫章任職時間較短,在看到赫章紅色文化價值之厚重后,或會發揮其之前任職織金時對旅游產業的從政旅游開發管理經驗,為赫章紅色文化從“后發”到“厚發”盡力。 ![]()
遵義紅色旅游 據網絡
資料顯示,2015年11月前,胡海還在擔任織金洞管理職責的織金洞,按照“立足省內、鞏固周邊、拓展長線、放眼海外”的近期市場營銷戰略思路,組建營銷中心,充實營銷隊伍,創新營銷手段,使宣傳營銷實現重大突破,游客量和門票收入分別達到160多萬人次和8000多萬元,與上年相比雙雙實現倍增,是貴州省內景區增幅最快的景區。 而最近的赫章縣政府網站顯示的資料表明,2016年,赫章政府網站破天荒轉載了新聞媒體對赫章紅色文化保護存在嚴重問題的相關新聞報道。按照潛規則,政府面對尖銳批評,通常采用和諧媒體的作法。但赫章此次卻在自己的網站上再行批評自己,意在使全縣干部群眾看到赫章紅色文化厚重之意明朗。而此間民間消息稱縣委劉建平書記因在中央黨校學習,政府此舉,有赫章人推斷是新任赫章縣長的胡海作出的決定——當年,赫章可樂遺址造破壞,媒體反映后,赫章官方并沒此次這樣讓人耳目一新的動作。 2014年12月12日,新任赫章縣委書記劉建平在縣委五樓會議室主持召開中共赫章縣委今年第26次常委會議。稱要大力發展赫章。劉建平主政赫章后,赫章縣發展旅游的第一顆棋子落在了以“韭菜花海”聞名的大韭菜坪風景區。赫章縣經過招商選商,與廣東吉龍集團達成合作協議:由這家公司和赫章縣人民政府聯合組建貴州屋脊赫章大韭菜坪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前者占股55%,縣政府占股45%。項目分三期建設,總投資2.5億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資3600萬元,建設內容囊括游客服務中心系列建筑、停車場、門禁系統、監控系統、圍護系統,還有提升旅游品質的纜車索道、觀光車、木步道和表演場。 ![]()
鎮雄烏蒙回旋紀念館規劃圖 據網絡
劉建平主政赫章后,赫章縣旅游發展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2015年4月17日,大韭菜坪景區升級改造的一期工程開工,按照預定目標,8月初完工,并實現景區對外開放。 如今,赫章旅游線路圖:從六盤水到韭菜坪,大約1小時;從赫章縣城到韭菜坪,不到1小時。由六盤水、赫章兩地連接外面,均是高速公路、航空和將在最近幾年實現的快速鐵路。 快捷交通給赫章發展旅游產業備足了“快進”條件。過去偏居深山的赫章縣,因為擁有貴州最高峰韭菜坪風景區的石林、花海、草場等自然景觀和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可樂遺址為代表的夜郎文化資源、彝苗原生態文化資源,擁有清涼的氣候資源,與貴州省西部的百里杜鵑、織金洞、草海、九洞天等組成美輪美奐的風景線,成為川滇渝黔游客休閑避暑、觀光旅游的目的地。此次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對中國工農紅軍烏蒙山回旋戰、野馬川會議會址對中國革命所具有的轉折性、決定性重大價值的發現,對于赫章旅游的發展來說應是一個價值更為重大的驚喜。 發展以野馬川會議會址、烏蒙山回旋戰為主題的赫章紅色文化旅游,不但是公眾視野的等待,也是國人對赫章縣兩位主要“喜歡發展旅游”帶富赫章的縣的領導人調整旅游產業發展方向、看重紅色文化旅游,作出赫章發展紅色文化旅游快進動作決策的期待! 政府網站首轉對赫章紅色遺跡遭破壞的批評報道,宣傳部長、常務副縣長安排做方案,紅歌會的大規模舉辦,這些,無一不表明,赫章旅游將有一盤新作為,劉建平和胡海之所以現在不發聲,是需要更進一步聽到媒體的發聲,因為,這也是地方借用媒體宣傳造勢打造地方資源優勢的一個智慧,是新時期開發扶貧的“烏蒙山回旋戰”的必經之途。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