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外保內貸廣東試點獲批,解決融資難還需警惕熱錢 大智慧(6.30, -0.13, -2.02%)阿思達克通訊社11月11日訊,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下發《關于在部分地區試行小額外保內貸業務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批準廣東省等地區首批試點開展境內企業小額外保內貸業務,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獲得最多等值于5,000萬元人民幣的本外幣貸款或授信額度。 對此,銀行業內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該項政策有利于小微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為“中小企業融資難”又打開了一扇窗,也更有利于資本的開放,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外保內貸”引發的虛假套利貿易從而使熱錢過分流入國內帶來的不利影響。 一家外資行的高層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此番施行的小額外保內貸政策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縮小中、外資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外匯管理政策差異,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外商投資企業可以利用其雄厚的外方股東同時可在境外、境內采取多種方式的融資方式相比,中資企業想利用其境外資產在境內融資則困難得多。該項政策的放開,有利于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的拓展,解決企業因境內擔保不足而無法獲得融資的難題。廣東試點成功后,亦會擴大到江浙等地使用。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的銀行業分析師告訴大智慧通訊社,現有的外保內貸政策中,主要監管對象為債務人,而在改革方案中,主要監管對象轉變為境內金融機構,在簡化審批程序的同時,同時強化了銀行的合規審核責任。境內銀行可以利用該優惠政策加強國際金融合作,創新信貸產品,開拓業務市場。 “隨著試點工作的展開,相信企業全年貸款的總額度會有相應的提升,而未償還本金余額占借款企業上年底凈資產的比例會有所寬松。不過,一旦其中出現資金異常流動,外管局就有權暫停該項業務。但是,仍需警惕的是,外保內貸淪為熱錢流入的途徑之一,從而給金融體系帶來的不必要風險。”上述分析師說。 據介紹,小額外保內貸是指在境外機構或個人提供擔保(保證、抵押、質押等)的條件下,境內企業從境內金融機構取得一定金額的本外幣貸款或授信額度。以前,企業辦理外保內貸業務手續較為復雜,且限制條件較多,包括:中資企業辦理外保內貸業務需事前向所在地外匯局申請額度;外商投資企業雖可直接辦理外保內貸業務,但其外保內貸履約額要納入企業借債規模管理;無論中外資企業,發生外保內貸履約均需辦理外債登記。 發稿:張莉/曹敏慧 審校:丁亮/孔馳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