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全民記者網 訊: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全國各地大有提速之勢。素有山西“烏克蘭”之稱的運城市,更是把解決今后“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當作大事來抓,一時在全市出現了加快土地流轉工作熱的現象。截止目前,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54萬畝,約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20%,已有四分之一的農戶成為耕地流出戶。
面對這種土地流轉的熱現象,運城市政協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調研。在調研中,我們首先看到了一些可喜變化,土地流轉主體出現多元化、流轉形式呈現多樣性、示范帶動效應初步顯現、流轉雙方嘗到了共贏的甜頭。但是,面對這種土地流轉熱,我們也開始了一些冷思考,發現有七個問題值得注意。
一是有貪大求快的傾向。個別地方還存在靠行政命令下指標、定任務、趕速度的情況。有流轉面積越大越受鼓勵支持的傾向。若不加以正確引導,容易造成流入主體盲目擴張,盈利壓力倍增,違約違規的風險;也容易出現違背流出主體意愿,強行搞流轉的問題。
二是“非糧化”趨勢明顯。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實地察看了十余處土地流轉后的經營情況,只在臨猗縣牛杜鎮看到一家農戶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小麥和玉米,其余全是經濟作物和林木等。由于流入主體經營成本加大,種糧不合算,甚至要賠錢,因此土地流轉的速度越快,“非糧化”趨勢就越嚴重。
三是土地流轉欠規范。土地流轉后有的將部分耕地用于非農設施建設。個別土地流入大戶因流轉規模過大,導致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有的合同中有關失地農民權益的保障措施缺失。有的流轉工作民主程序不健全。多數地方沒有建立土地流轉保證金,一旦流入主體經營失利,農民利益難以保證。特別是有些合同違規違法,將流轉期設定為50年,甚至長達70年,嚴重超越了《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規定的30年剩余年限。
四是村委會履職缺位。村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享有“管理本村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的管理權。但是,在不少地方的土地流轉合同中,村委會職責基本沒有體現。村委會監管責任的缺失給日后工作埋下諸多隱患。
五是鄉鎮農經站力量薄弱。大多數鄉鎮農經站只有一名工作人員,而且工作經費少、工作條件差。人少事繁、政策性又強,很難承擔起政策宣傳、合同管理、化解矛盾、農民培訓等重要工作。
六是科技含量普遍不高。農業現代化設施、農產品品牌和品種、農業先進技術,大多還停留在一般化水平上;土壤污染、農藥化肥使用量過大,導致農產品質量不高,能叫得響的品牌和高端產品比重很小。
七是保障措施普遍缺失。多數流轉合同中,沒有涉及失地農民的社保條款,沒有風險保障措施。一旦失地農民喪失勞動能力,收入將急劇下降,僅靠微薄的土地租金很難維持生活。如果流入主體經營失利或遇重大災害,租金支付困難,流轉雙方就會產生矛盾和糾紛,給社會穩定帶來隱患。
為了正確引導和積極穩妥地搞好土地流轉工作,以便對出現的問題有應對之策,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應正確引導穩步推進,切忌冒進求快。各級政府應正確引導、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工作,避免“夾生飯”,杜絕后遺癥。應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因勢利導,不下硬性指標;宣傳引導,不搞行政命令;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規模適可而止,不宜盲目求大;用典型引路,不冒進求快。應以市場調節為主,鼓勵農戶之間進行中小規模流轉。單戶流轉宜根據實際情況控制在適度規模。同時政府應加強引導和必要的審核、監管,保證土地流轉在取得實效中穩步推進。
二、應加大糧食靶向扶持力度,遏制“非糧化”傾向。糧食安全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講“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因此,要制止土地流轉“非糧化”傾向,必須要有應對的政策性措施。一是劃定基本糧田紅線。二是改善農業基本條件的項目款要定準靶向,直接補給種糧大戶。三是在農機、倉儲、良種、農資、水利設施等項目上加大補貼力度。四是每年按照種糧面積和產量,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種糧大戶進行獎勵,充分調動種糧積極性。
三、應嚴格規范土地流轉合同,強化監管服務機制。一是各級政府應做好農村承包土地流轉的跟蹤監管工作,建立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審核機制,不得以任何名義改變流轉土地的農業用途;要求流轉主體雙方簽訂土地保護責任書,將流轉土地的位置、數量和保護責任與義務落到實處;進一步明確農業、國土等部門保護農村土地的責任,強化執法監察和動態監管,確保土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二是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依據各自職能,全面開展土地流轉供求登記、信息發布、土地評估、政策咨詢、合同管理、技術培訓、糾紛調處等服務工作。三是加強和充實鄉鎮農經站的力量,保證工作經費,改善工作條件,提高人員素質,提升服務水平,確保土地流轉工作健康有序進行。
四、應建立和完善保障機制,維護農民基本權益。一是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的傾斜力度,堅持廣覆蓋和低起點的原則,在農村逐步完善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為主的社會保障機制,讓廣大農民切實分享改革發展的紅利。二是提倡在大型流轉項目的合同條款中,對流出土地的農戶給予更多的保障。三是應設立土地流轉保證金,防止流入主體經營失利,將來把矛盾和風險轉嫁給政府。四是建立土地流轉風險基金,應對自然災害等風險,有效解決農業保險認定難、賠付難和標準低的問題。 潘和平 運城市政協副主席 鄒光存 運城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