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訊:(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左玉霞 張玉龍)一年之計在于春,十五冶三公司金屬結構廠職工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發揚創新務實的工作精神,多個小發明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助力剛果(金)年處理400Kt銅冶煉項目。 金屬結構廠中小型零部件板的堆放一直是廠部的難題,也是廠部安全文明施工的一塊牛皮癬。因為下料區域有限,零部件板數量多、形狀各異,如何利用好有限的空間,分類擺放這些零件板成為廠部大干期間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大事。結構廠綜合下料班負責人鄧國立,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充分發揮創新意識,發明了“可調間距零部件板擺放托架”,該裝置可以根據場地大小制作成矩形框架后,再通過內部添加一定數量的角鋼,角鋼一邊開槽倒扣與框架連接后,根據零件板大小可以移動內部角鋼,起到支撐擺放作用。該項發明不僅使廠內廢舊庫存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使零件板碼放標識更加清楚明了,便于零件板配送人員轉送和調運工作,降低了他們的工作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整個下料班的安全文明施工。 結構廠物資管理部部長曹繼安發明創造了“三大片零件板專用吊具”,解決了下料班的難題。三大片是焊接型H型鋼的主要零件板,是結構廠此次制作剛果金項目門架式廠房的主要結構形式,80%多的原材料鋼板都下料切割成三大片,由于該三大片零件板數量多、長度長、吊點重心難以掌握,下料好的三大片如何安全高效轉運到指定位置。以前使用鋼絲繩倒運難以找到重心,每次倒運與零件板接觸部位需要包邊防護,鋼絲繩使用壽命短價格昂貴,需要經常更換。該吊具以鐵鏈環代替傳統鋼絲繩,鐵鏈環由廠部多個廢舊手拉葫蘆拆卸所得,分別由四根等長鏈環加上吊環,帶鎖扣功能的吊鉤等部件組成,具有剛性大、不易變形、硬度高耐磨、長短可以自由調節、操作簡單等優點。該吊具的使用極大提高了材料倒運效率和安全性,同時節約了鋼絲繩使用量,為廠部帶來了直接經濟效益。 小發明包含著發明者的奇思妙想和辛勤汗水,職工的小發明技術創新等一系列活動為企業帶來了發展和活力,小發明產生了大效益。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