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重慶搜房網擁有泱泱兩千余業主論壇,濟濟三千多房產博客,每日訪客如過江之鯽。小編每天擦亮千里眼、伸長招風耳,于汗牛充棟中挖掘只言片語,搜集羅列這張網中之逸聞趣事、高談妙論,無論博君一笑,抑或博君一嘆,權作談資即可。言歸正傳,今日網事正式開擺!
中國傳媒聯盟 據 搜房網訊 軌道房、學區房、江景房……每一種房,都有屬于它最明顯的特點。有了概念好賣房,開發商會這樣想,房產中介也會這樣想。 房產具有更多的附加值,其市場接受程度就會更高。因此,不管是開發商還是中介公司都會竭力營造概念,甚至進行概念炒作,以期受到更多的關注。為了區分概念的真偽,購房者需掌握一些識別技巧。 瘋狂學區房”:135萬買4平米 到底圖個啥?
(來源:新華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各地房價出現環比下降態勢,而一些地方的學區房卻成為“房堅強”,逆勢上漲,甚至供不應求,從炒房變成炒“期權”。記者在北京、廣州等地采訪發現,有人花135萬買個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為給上學買個進門證。即便如此,仍一“坑”難求。 與房價“大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地方的學區房市場一枝獨秀,逆勢上漲。自2014年嚴格落實就近入學政策以來,北京市部分學校的劃片范圍有所調整。隨著取消共建,嚴格按學籍、戶籍就近入學等政策的施行,擇校變得越來越困難。一些家長稱,購買學區房成了擇校的“最后通道”。記者近日發現,北京市學區房價格普遍上漲,部分“新學區房”每平米上漲4萬元仍一房難求。 久宏房地產公司王姓經紀人說:“北京奮斗小學這樣的老牌優質校附近,學區房大幅上漲。我們剛剛以135萬元成交了一套4.4平方米的房子,每平米將近31萬元。”
公園房大熱:同一幢樓 看公園的貴700~1000元/m2
(來源:重慶時報)日前,北部新區發布消息,重慶最大的公園——金海灣濱江公園中期設計方案出爐,投資5個億,占地面積4825畝,比中央公園還大一倍。記者隨后從江北、渝北、南岸等區獲悉,均有公園在建或在規劃,比如僅北部新區,未來5年就將新建近30個公園。而在重慶主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打出“公園旁”樓盤就超過50個,照母山植物園、中央公園、彩云湖濕地公園、鴻恩寺公園,形成了重慶樓市熱門的置業板塊。 看個公園高層每平米多花700~1000元。王慶表示,“同一幢樓高層不同朝向的戶型,平均價差在700~1000元/平方米左右。”北部區域公園樓盤的高層產品,相對價差更大。 與最早興起的公園地產,僅僅是建在公園旁,享受公園資源配套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考慮,如何實現樓盤與公園更好的結合,實現更好的生活參與感和配套的豐富性。
四招識別“偽概念”樓盤 學區房:分清范圍和條件
(來源:青年參考)即使樓盤在學校馬路對面,也可能因為沒有劃入學區范圍而無法得到就讀資格。購房者也可能因為戶口進駐時間過短而無法入讀。 學區房的考察重點在于學區范圍。據了解,各學校每年會公布具體的招生范圍,購房者可以通過所在區縣教委官方網站查詢,或者具體咨詢各個學校。在大多數情況下,每所學校的招生范圍一般不會有變化,但也有特例,因此,購房者要關注最新的招生范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學校對招生范圍內適齡兒童的居住年限也有要求,這需要購房者提前了解清楚。 軌道房:留意“一公里效應”
并不是所有靠近軌道線的住宅都可稱為“軌道房”。 據了解,凡是靠近軌道交通線路的樓盤,都會被冠以“軌道房”稱號。有些樓盤雖然靠近軌道線,但離站點有一段距離,步行超過15分鐘,這為出行帶來了些許不便。 在海外,軌道房有“一公里效應”的說法,即以站點為中心,一公里范圍內的業主愿意采用步行的方式乘坐地鐵,如果超過這個距離,則必須依賴自行車、社區巴士或者公交車到達地鐵站。也就是說,距離地鐵站超過一公里的地方,軌道交通的影響力急劇下降。一般說來,普通人步行一公里所需時間在15分鐘左右,建議大家考察軌道房時,可以15分鐘為標準。當然,房子并非離地鐵站越近越好,因為距離太近,地鐵發出在噪音會對居住品質產生影響。住宅距離地鐵站步行距離以7分鐘為宜。
景觀房:越稀缺越值錢
擁有的景觀資源越稀缺,物業的價值就越大。 筆者了解到,位于北外灘的新外灘花園是一個已建成多年的樓盤,目前該樓盤的二手房價有高有低。筆者在某專業二手房信息網站上查閱該樓盤二手房源掛牌價時發現,最高掛牌單價達11萬元/平方米,最低為2.9萬元/平方米。除了樓層、房型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景觀因素。如果樓層夠高、靠近黃浦江,售價就比較高。 景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影響物業價值,但只有稀缺的景觀資源才值錢。在上海,較為稀缺的水景資源為黃浦江、蘇州河等,山景有佘山,以及具有深厚人文氣息的建筑構成的景觀,如城隍廟等。當然,近年來,諸多樓盤在小區內部也比較注重景觀設計,這對小區居住環境的提升有很大作用,也使得樓盤更受購房者歡迎。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有一些靠近河浜或綠地的住宅也號稱景觀房,并以此為賣點。其實這只是噱頭,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可。
生態房:技術是硬指標
現代人注重身體健康,不少樓盤打出生態概念,以迎合市場需求。專家表示,生態建筑的標準在于生態技術的應用。 筆者發現,不少樓書都會突出樓盤的生態特色。由于目前并未出臺相應標準,到底何謂生態樓盤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專家表示,購房者可盡量挑選生態技術運用較多的項目,例如墻體和窗戶采用新型保溫隔熱隔音材料,裝修裝飾使用無污染的材料,房屋建筑盡可能減少光污染、降低噪音影響、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等。同時,還應注重小區景觀的配套和環境的綠化,強調居住環境的舒適性、無害化等。如果沒有運用生態技術,只是栽幾棵樹,或者靠近樹林,則稱不上生態樓盤。 類似的還有智能化住宅。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少智能技術已為住宅開發所應用。但業內人士提醒,并非裝上寬帶、可視對講機、遠程抄表等設施就實現智能化了,智能化包括安全防范系統、信息管理系統以及信息網絡系統等,要看樓盤是否采用了最新的智能化技術。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