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女博士小薛擺攤賣小丸子 羊城晚報記者 湯銘明 攝 廈大博士求職無果被迫擺攤、揚州一博士賣起了快餐、北京有博士甚至慨嘆自己要去賣煎餅……近年來,關于博士生就業落差的新聞屢見不鮮,近日,一對中大哲學系的在讀博士夫妻在黃埔區某小學門口也擺攤賣起了章魚小丸子。但他們說,這么做并非為名利,他們有著更高的目標,一方面是為了在當小販的過程中體驗哲學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質疑當今社會存在的那種“論職業分貴賤”的固有思維,“其實小販和企業高管并無貴賤之分”。 博士做小販,感覺不丟人 昨日上午陽光明媚,在朋友的幫助下,小薛推著一輛小推車停在了黃埔區某小學(應采訪者要求省去地點)門口,由于還沒到放學時間,客人不是很多。這名扎著辮子的姑娘拿起錐形漏斗把米漿擠在烤盤里,撒上佐料,米漿受熱慢慢固化成一顆顆小丸子,發出嗞嗞的聲音,“這顆丸子快熟了,快翻一翻。”旁邊的朋友提醒了一下她。丈夫小周當天剛好外出,平時主要負責收錢的她得親自“操刀”,一開始顯得有點手忙腳亂。 小薛和小周都是中大哲學系的在讀博士生,從上個星期開始,夫妻倆便開始了賣章魚小丸子的小販生活。這是一個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的舉動。在從事小販之前,小薛為一些媒體撰寫文章,一篇就能收入數千塊錢,因此當夫妻倆把想法告訴家里人時,婆婆就曾經對他們怒吼:“博士去做小販你們丟不丟人啊!”他們的行為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側目:“你們都是博士,怎么來當小販,是不是找不到工作?” 對于這些議論,小薛心里多少有一些疙瘩,“什么丟人啊,我們又沒有做什么傷天害理的事。”她說,夫妻倆找個體面的工作并不難,之所以會萌生這種想法,主要是最近發現很多同專業的博士生都在找工作,“有一些去了高校,有一些去了房地產公司,有一些人去考公務員,總感覺社會就有那么一種傾向,就是大家都喜歡去追逐一種看上去地位比較高的職業,以為這樣才能更體現人的尊嚴和價值,但我們覺得不是這樣的,職業沒有三六九等,為什么博士就不能做別人覺得很卑微很底層的職業呢?” 在這種觀念的推動下,夫妻倆才決定當一回小販。他們在食材上特別較真,油是從家里拿來的,菜則是自家花園種的,在如此高的成本下,他們一開始壓根就沒想過能賺到錢,但沒想到他們的攤子大受學生歡迎,除了因為丸子好吃以外,友善的“大姐姐”小薛也讓小朋友們感到特別親切,“姐姐我只有五毛錢,能不能要半個小丸子?”在采訪過程中,一小胖子站在手推車前怯怯地問道,小薛微笑著往碗里塞了一顆:“別燙著啊。” 遇城管執法,會好好聊聊 雖然說博士夫妻當小販是出于體驗為目的。但也有人不免質疑,社會上“卑微”的職業有很多,為什么要選擇小販,這個在社會上一直充滿爭議性的行業?小薛坦言,選擇小販只是隨性而為,這個社會問題他們確實之前一直沒有想過。當問及怕不怕遭到類似之前城管暴力執法的情況時,小薛眨了眨眼:“不怕啊,我們會跟他們好好聊。”至于聊一些什么她目前也并沒有太好的構思。 事實上,為了跟附近的保安處好關系,初來乍到的他們就送了幾盒小丸子與他們“巴結”一下,所以一直沒遇到過太大的麻煩,不過附近賣涼皮的阿姨曾經告誡過他們,這里不時會有城管來,不好彩會被罰五十塊錢。對于這種做法,小薛認為,錢是應該給的,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惹麻煩,另一方面她們確實占用了公共資源,應該要交一定的租金。“其實政府可以把小販規范起來,規定他們不能占道,定期支付一定的租金,只要我的產品出現責任,就要負法律責任,這樣其實可能會管理得更好。”說完她又想了想,“可能也會有一些小販不會守這種規矩”。 解放思想,小攤會擺下去 在交談中,“思想解放”是小薛說得比較多的一個詞。自稱自己在很多事情上思想都解放了的她,在當了一個多星期小販以后也不免感慨,這是他們目前還沒能“解放”的挑戰:“煮章魚小丸子雖然簡單,但如果持之以恒,保證每天都這么笑臉迎人的,真的非常有難度。所以對于那些每天一直重復著簡單勞動的人,我們覺得他們很偉大。” 小薛說,這個小攤檔未來還會繼續存在下去,可能今后他們會換一種方式,“讓其他一些學哲學的同學來體驗,然后把今天營業額的一部分比例給他們作為勞務費,或許挺有意思”。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讓更多的人“解放思想”,也試圖消除外界對哲學人那種“高深莫測”和“不食人間煙火”的偏見。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