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lián)盟 據(jù) 中華時報訊: 能花大筆資金送“玉兔”登月,買巨額美國外債的中國,卻有學生無錢添置衣被過冬,需要跑步取暖,很多人因此而凍病。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貴州省羅甸縣羅悃中學。學校老師呼吁各界伸出援手,助孩子度過難關(guān)。
貴州省山區(qū)羅甸縣羅悃鎮(zhèn)羅悃中學全校近五百名布依族學生中,有兩百多人急需過冬衣物。
該校其中一名班主任羅力星期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些布依族學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無力照顧家鄉(xiāng)的孩子。
“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就到廣東、浙江等地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到上學的時候,每到過年的時候,回來一次。在外務工的父母每月一千多元收入,條件也很差,我們這邊都是少數(shù)民族布依族。”
羅力說,學校雖已竭盡所能,但目前有兩百多名學生依然缺少御寒衣物,處境艱難。
“周一到周五,學校提供免費的早餐、午餐和晚餐,住宿也是免費,但是提供的被褥不能供給全部的學生,現(xiàn)在天冷了,很多孩子沒有被子,我們說,如果要防止感冒,你們周末回家時,帶被子回來,有部分同學帶被子回來,但還有一部分沒有,他們不是不帶,而是沒有被子。平時周一至周五,學校班主任還有老師照顧他們,周末回家如果有爺爺奶奶,由他們照顧,如果沒有,就無人照顧。”
隨著天氣轉(zhuǎn)冷,目前不少學生出現(xiàn)感冒。
身為班主任的羅力描述學生的狀態(tài)時說:“一邊留鼻涕,一邊咳嗽,我看到有幾個同學的手都長了凍瘡。我當時看到兩個女同學一直在咳嗽,又留鼻涕,我跟她們說多穿點衣服,然后她們不說話低著頭,我想她們肯定沒有衣服,不好意思說。女生的衣服我也拿不出來,我沒有。男生的話,我還可以照顧一下,把我的舊衣服拿給他們,現(xiàn)在還沒有到最冷的時候,他們穿的衣服都是很單薄的秋衣。最可憐的是我們班一個同學,從我去年三月份來這里上課后,他一直穿兩件衣服,一件迷彩服,一件外套,他就把迷彩服穿在外面,外套穿在里面,穿臟了就把外套穿在外面,一直都這樣,我看到特別不是滋味。”
該校一位名叫楊秀玲的同學語帶傷感的對記者說:“冷啊,這里沒衣服穿。”
記者:感冒了嗎?
楊同學:感冒了,我們上課時,有很多同學都咳嗽。
記者:現(xiàn)在他們都穿幾件衣服?
楊同學:兩三件。
記者:現(xiàn)在冷怎么辦?
楊同學:冷了,(晚上)自己找衣服蓋,(白天)冷的話就跑步。
羅老師說,教室的窗戶都是破的。
“被褥很少,有時候兩三個學生擠在一起睡一張床,我去寢室看到,風就從破窗戶或門縫吹進來。”
記者:校舍里有沒有暖氣?
回答:不可能,我們老師都沒有,不要說學生了。
記者:那你們老師的收入怎么樣?
回答:國家定的工資多少,我們就多少(一千多元),但是我們每個老師只能關(guān)注到一部分人,因為這些老師還要養(yǎng)家糊口。
羅甸是一個貧困縣,該中學校朱校長告訴記者,學生們處于艱難環(huán)境已經(jīng)多年,即使有民政局接濟,也非常有限,因為這種現(xiàn)象,在當?shù)胤浅F毡椤?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 />
“學校的學生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我們學校資金比較困難,床被用品確實也比較困難,這是我們山區(qū)長期的一個事情,應該是個普遍的問題。”
記者:他們的父母聽說都在外省?
朱校長:有一些到外面打工去了,在外打工的稍微好一點,有一部分人父母都在家,家里人務農(nóng)的,生活比較困難。
至于縣民政局有無向該校提供過幫助,朱校長說:“去年民政局資助我們,但是只能給一部分人,就我們?nèi)h來說,各個學校都比較困難,他要平均分配(資源)。”
羅力說,曾有臺灣公益機構(gòu)到當?shù)卦鷮W生,但是沒有覆蓋到該鎮(zhèn)。
“有一個臺灣的公益機構(gòu)經(jīng)常來我們當?shù)兀敃r他們的覆蓋范圍不到我們學校,到縣城的學校去了,感覺被關(guān)注的程度很低。”
記者:民政局有沒有關(guān)注過?
回答:這邊類似鄉(xiāng)鎮(zhèn)學校很多,名額分配下去的時候,有杯水車薪的感覺,很少。
北京一家民間公益性機構(gòu)日前發(fā)出呼吁,希望社會各界向山區(qū)這些貧困學生伸出援手。
發(fā)起者之一李小姐對記者說:“我們目前號召身邊的朋友,先整理一下舊衣服,還聯(lián)系了貴州的一個公益機構(gòu),可以捐一些物資,但是物資的質(zhì)量就不能保證,可能有的是質(zhì)量不好的物資。”
巧合的是,記者截稿前獲悉,當?shù)孛裾种码娫撔#瑢⒃谙轮芟蜇毨腿ッ薇坏染戎镔Y。
以上是特約記者喬龍的采訪報道。
(責任編輯:admin)
|